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海康威视股权激励计划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2:30
  股权激励在20世纪50年代被普遍应用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200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后,股权激励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采取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股权激励可以发挥激励效用,但对于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与取得的具体效果尚存争议,国有企业性质特殊,且近年来对于国企高管的薪酬改革的争议从未停歇,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实施股权激励的规定更为严谨,如何评价其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激励后取得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列入国企“双百企业”的海康威视为研究对象,对四期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具体要素分析与整体评价后发现首期股权激励存在激励额度不足、激励范围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之后的股权激励计划中得以解决。对实施效果的评价首先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激励草案公布时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第一个事件日公司的个股收益率出现正向反应,而首期股权激励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却在正负之间不断波动,说明市场对首期股权激励持不甚看好的态度,第二、三次股权激励的CAR始终保持正值,且显著性检验的正向效应显著,说明市场较为看好二三期股权激励,2018年的股权激励计划尚...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康威视股权激励计划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海康威视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构成图,海康,股权激励


MPAcc学位论文19图3.2海康威视2018年专业构成图3.3海康威视2018年员工受教育程度基于图3.2、3.3可发现海康威视的员工结构具有学历层次较高、研发人员占比较大的特点,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有利于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所以应加大对研发技术人员等高学历人才的激励力度。3.2股权激励实施背景与动因3.2.1实施背景本小节将分宏观与内部发展环境层面来阐述海康威视股权激励的实施背景,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说明。(1)宏观背景分析①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是国内股权激励政策的发展,海康威视股权激励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相关法律的逐渐健全。表3.4列示了近年来我国股权激励政策的发展历程。

构成图,海康,程度,股权激励


MPAcc学位论文19图3.2海康威视2018年专业构成图3.3海康威视2018年员工受教育程度基于图3.2、3.3可发现海康威视的员工结构具有学历层次较高、研发人员占比较大的特点,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有利于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所以应加大对研发技术人员等高学历人才的激励力度。3.2股权激励实施背景与动因3.2.1实施背景本小节将分宏观与内部发展环境层面来阐述海康威视股权激励的实施背景,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说明。(1)宏观背景分析①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是国内股权激励政策的发展,海康威视股权激励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相关法律的逐渐健全。表3.4列示了近年来我国股权激励政策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激励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研发投入的双重角色分析[J]. 赵息,林德林.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01)
[2]骨干员工股权激励范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 杨华领.  财会月刊. 2018(20)
[3]股权激励计划修订的动因与后果——以神州泰岳为例[J]. 张奇峰,冯琪,陈世敏,戴佳君.  会计研究. 2018(08)
[4]股权激励计划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 田轩,孟清扬.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3)
[5]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的应用[J]. 董岳磊.  财会通讯. 2018(14)
[6]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管理层机会主义视角的考察[J]. 卢轶遐.  商业经济研究. 2017(22)
[7]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再评估——来自PSM+DID的新证据[J]. 屈恩义,朱方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8]技术市场的不完全性与科研人员动态股权激励——达安基因与华中数控的比较案例研究[J]. 毛蕴诗,黄泽楷,郑泳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9]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基于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的视角[J]. 罗婷,何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03)
[10]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 唐雨虹,周蓉,杨啸宇,杨玉坤.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4)

博士论文
[1]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声誉价值研究[D]. 何凯.中央财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0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10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