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逆向创新的动因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10 14:3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全球创新环境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既有市场资源优势、比较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助力中国企业研发从"引进来-走出去-走上去"战略转型。本研究以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三家本地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中国市场如何引发跨国公司A,B和C企业研发活动的逆向创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初期依托母国技术能力优势创造性地通过挖掘本地化主流市场需求,快速获得市场开拓效应并获得竞争优势;(2)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从开发性到探索性的传统演进路径,主要动因是国家政策、本地竞争和市场竞争;(3)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技术创新呈现"顺轨创新-换轨创新-突破性创新"演变规律。因此,借鉴跨国企业国际化成功经验,从人才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选择、市场环境与竞争战略选择和技术开发战略与国际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帮助中国企业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逆向创新。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20,38(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逆向创新的动因与启示


全球创新流和逆向创新强与弱图

跨国公司


本文案例分析表明,跨国公司以技术能力优势创造性地通过挖掘本地化主流市场需求,借助技术知识创造不断优化产品特点,快速获得市场开拓效应并获得竞争优势。基于上述现象背景,分析和总结了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本地化的驱动因素,具有如图2所示。(1)国家政策。中国通过新的法规、法律和行业标准为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注入全新的市场需求,加速了本地化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了“为中国创新-在中国创新-与中国一起创新”的演进历程,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路径和公司发展战略;(2)本地竞争。虽然跨国公司和本地化企业技术能力存在势差,但本地化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利用颠覆性创新策略实现技术、产品和品牌追赶。与此同时,本地化企业借助地缘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为消费群体提供同样质量和性能的产品,进而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与跨国公司抗衡,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需要精准和持续的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3)市场特点。中国地域、文化、经济和消费群体存在梯度差异,进而消费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因此,跨国企业专门研发以中国消费需求为目标市场的产品,由此引发多样性驱动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重构跨国公司的研发体系。同时,跨国公司借助逆向创新方法将本地化技术创新应用到市场性质和消费需求接近的市场,实现了市场拓展和技术能力成长的良性互动。中国科技创新经历了“追赶-跟踪-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科技能力持续增强,研发人员、专利申请和科技论文持续快速增长,制度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不断完善,这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本地化人才资源和良好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经营文化上的隔阂,增强了跨国公司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交往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本研究认为由于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文化和市场差异,本地化市场特征构成独特的创新来源,促使跨国公司根据本地化需求进行创新,这就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低收入消费群体低收入消费群体,使其创新产品进入发达经济体市场具有颠覆性特征,促进了跨国公司逆向创新,具体如3所示。(1)起步期。跨国公司面对大规模、需求稳定的中国成熟市场,挖掘本地化消费者需求和成本优势,借助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其本质是借助母公司技术“顺轨”创新和本地化流程利基以满足中国消费群体低成本创新产品需求;(2)成长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研发逐步积累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和能力,使得产品具有新功能和低成本优势的颠覆性创新产品,进而增强产品创新的技术能力,通过满足发达经济体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获得局部竞争优势,其本质是在中国跨国公司借助技术“换轨”创新和产品利基进行发达经济体BOP市场创新,实现产品的逆向扩散;(3)相对成熟期。跨国公司加强内部研发能力与外界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融合的国际双平台协同,通过构建自身主导的集成式创新能力和全球市场需求共演模型,实现逆向创新升级,其本质是在中国跨国公司利用技术“突破性”创新进行全球主流市场创新,研发全新产品创造和引领新的市场需求。

跨国公司,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中国科技创新经历了“追赶-跟踪-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科技能力持续增强,研发人员、专利申请和科技论文持续快速增长,制度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不断完善,这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本地化人才资源和良好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经营文化上的隔阂,增强了跨国公司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交往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本研究认为由于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文化和市场差异,本地化市场特征构成独特的创新来源,促使跨国公司根据本地化需求进行创新,这就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中国低收入消费群体低收入消费群体,使其创新产品进入发达经济体市场具有颠覆性特征,促进了跨国公司逆向创新,具体如3所示。(1)起步期。跨国公司面对大规模、需求稳定的中国成熟市场,挖掘本地化消费者需求和成本优势,借助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其本质是借助母公司技术“顺轨”创新和本地化流程利基以满足中国消费群体低成本创新产品需求;(2)成长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研发逐步积累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和能力,使得产品具有新功能和低成本优势的颠覆性创新产品,进而增强产品创新的技术能力,通过满足发达经济体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获得局部竞争优势,其本质是在中国跨国公司借助技术“换轨”创新和产品利基进行发达经济体BOP市场创新,实现产品的逆向扩散;(3)相对成熟期。跨国公司加强内部研发能力与外界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融合的国际双平台协同,通过构建自身主导的集成式创新能力和全球市场需求共演模型,实现逆向创新升级,其本质是在中国跨国公司利用技术“突破性”创新进行全球主流市场创新,研发全新产品创造和引领新的市场需求。4.2 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研发国际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发企业如何从颠覆性技术中获取价值?[J]. 仝自强,李鹏翔,陶建强.  科学学研究. 2019(06)
[2]逆向创新有助于提升子公司权力和跨国公司的当地公民行为吗?——基于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研究[J]. 王永贵,王娜.  管理世界. 2019(04)
[3]市场导向对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基于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J]. 周洋,张庆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02)
[4]颠覆式创新视角下后发企业价值网络演变路径[J]. 冯立杰,杜靖宇,王金凤,岳俊举.  科学学研究. 2019(01)
[5]创造性资产寻求、子公司影响力与逆向知识转移[J]. 杜丽虹.  科研管理. 2018(07)
[6]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基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视角[J]. 汪涛,贾煜,王康,崔楠.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5)
[7]基于利基市场机会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研究[J]. 徐娜娜,彭正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9)
[8]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研究——来自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J]. 单娟,董国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2)
[9]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轨迹及早期识别——以智能手机等技术为例[J]. 苏敬勤,刘建华,王智琦,陈悦,姜照华.  科研管理. 2016(03)
[10]逆向创新机会、能力支撑体系研究——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案例研究[J]. 徐雨森,徐娜娜.  科学学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3222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22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