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员工创造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0:54
本文探讨了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并利用跨层次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雇佣关系民主治理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2)内在动机在雇佣关系民主治理与员工创造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组织知识密集度对雇佣关系民主治理与员工内在动机的正向关系间有着显著强化作用;(4)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组织知识密集度的交互作用通过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员工创造力。
【文章来源】:应用心理学. 2020,26(0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对于组织知识密集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表3中。由表2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对员工的内在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M2,β=0.33,p<0.001);由表3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组织知识密集度对员工内在动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M7,β=0.26,p<0.001)和(M7,β=0.12,p<0.050);加入交互项后,交互项对内在动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M8,β=0.33,p<0.010)。由此说明组织知识密集度在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内在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组织知识密集度的调节效应,本文绘制了组织知识密集度在高于和低于其均值一个标准差水平下的调节效应图,显示为图2。进一步地,根据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4进行验证。第一,如表3所示,由模型9(M9)和10(M10)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组织知识密集度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交互项后,交互项对员工创造力仍然有显著正向影响(M10,β=0.37,p<0.001)。第二,做内在动机对雇佣关系民主治理、组织知识密集度、交互项的回归,由模型8(M8)可知,交互项的系数显著(M8,β=0.33,p<0.010)。第三,做员工创造力对雇佣关系民主治理、组织知识密集度、交互项和内在动机的回归,由模型11(M11)可知,内在动机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M11,β=0.50,p<0.001),此时交互项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依然显著(M11,β=0.21,p<0.050)。因此,假设4得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赋能,万能?[J]. 马君. 企业管理. 2019(01)
[2]为创变者赋能[J]. 柴茂昌. 企业管理. 2018(07)
[3]德行领导、关系与创造力: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J]. 王永跃,张玲,张书元. 应用心理学. 2018(01)
[4]创业团队目标导向、内隐协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薛宪方,褚珊珊,宁晓梅. 应用心理学. 2017(04)
[5]任务意义与奖励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与心理框架的调节作用[J]. 马君,赵红丹.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6)
[6]差序式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模型——基于跨案例的研究探索[J]. 刘小浪,刘善仕,王红丽.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5(03)
[7]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研究述评[J]. 杨红明,廖建桥.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03)
本文编号:3227353
【文章来源】:应用心理学. 2020,26(02)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概念模型
对于组织知识密集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表3中。由表2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对员工的内在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M2,β=0.33,p<0.001);由表3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组织知识密集度对员工内在动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M7,β=0.26,p<0.001)和(M7,β=0.12,p<0.050);加入交互项后,交互项对内在动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M8,β=0.33,p<0.010)。由此说明组织知识密集度在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内在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组织知识密集度的调节效应,本文绘制了组织知识密集度在高于和低于其均值一个标准差水平下的调节效应图,显示为图2。进一步地,根据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4进行验证。第一,如表3所示,由模型9(M9)和10(M10)可知,雇佣关系民主治理和组织知识密集度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交互项后,交互项对员工创造力仍然有显著正向影响(M10,β=0.37,p<0.001)。第二,做内在动机对雇佣关系民主治理、组织知识密集度、交互项的回归,由模型8(M8)可知,交互项的系数显著(M8,β=0.33,p<0.010)。第三,做员工创造力对雇佣关系民主治理、组织知识密集度、交互项和内在动机的回归,由模型11(M11)可知,内在动机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M11,β=0.50,p<0.001),此时交互项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依然显著(M11,β=0.21,p<0.050)。因此,假设4得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赋能,万能?[J]. 马君. 企业管理. 2019(01)
[2]为创变者赋能[J]. 柴茂昌. 企业管理. 2018(07)
[3]德行领导、关系与创造力: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J]. 王永跃,张玲,张书元. 应用心理学. 2018(01)
[4]创业团队目标导向、内隐协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薛宪方,褚珊珊,宁晓梅. 应用心理学. 2017(04)
[5]任务意义与奖励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与心理框架的调节作用[J]. 马君,赵红丹.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6)
[6]差序式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模型——基于跨案例的研究探索[J]. 刘小浪,刘善仕,王红丽.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5(03)
[7]企业员工内在工作动机研究述评[J]. 杨红明,廖建桥.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03)
本文编号:3227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2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