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4 03:17
颠覆式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机理路径模型,归纳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3个阶段,并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37(1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机理模型
总之,在装备制造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的驱动阶段,新进装备企业的战略意识对于选择适宜的进入时机与进入方式至关重要。由此,新进装备企业在这个阶段首先应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充分挖掘和细分已有市场,掌握细分市场特点,分析主流市场在位企业装备产品与服务特点,精准定位新的市场需求;其次,聚焦那些被跨国公司或国际知名品牌忽视的“低端”市场,通过对主流企业市场行为及主流用户新需求的分析,精准把握实施颠覆式创新的战略切入点,弥补市场空白;同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创造满足潜在客户需求的颠覆性装备技术(产品)。5.2 转型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J]. 高智,鲁志国.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8)
[2]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 王金凤,王永正,冯立杰,刘淑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6)
[3]面向低端市场颠覆式创新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研究[J]. 冯立杰,吴敏,王金凤,岳俊举. 软科学. 2019(04)
[4]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江苏为例[J]. 简晓彬,车冰清,仇方道. 经济地理. 2018(07)
[5]政府补贴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J]. 赵丽君. 技术经济. 2017(09)
[6]国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研究新进展[J]. 邹文英,陈爱贞. 经济学动态. 2017(08)
[7]并购与企业研发: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J]. 任曙明,许梦洁,王倩,董维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8]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J]. 司林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2)
[9]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J]. 黄鲁成,成雨,吴菲菲,苗红,李欣. 科学学研究. 2015(05)
[10]后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战略研究——以奇瑞汽车为例[J]. 孙启贵,刘世芳.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5)
本文编号:3406985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37(1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机理模型
总之,在装备制造企业实施颠覆式创新的驱动阶段,新进装备企业的战略意识对于选择适宜的进入时机与进入方式至关重要。由此,新进装备企业在这个阶段首先应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充分挖掘和细分已有市场,掌握细分市场特点,分析主流市场在位企业装备产品与服务特点,精准定位新的市场需求;其次,聚焦那些被跨国公司或国际知名品牌忽视的“低端”市场,通过对主流企业市场行为及主流用户新需求的分析,精准把握实施颠覆式创新的战略切入点,弥补市场空白;同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创造满足潜在客户需求的颠覆性装备技术(产品)。5.2 转型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J]. 高智,鲁志国.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8)
[2]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 王金凤,王永正,冯立杰,刘淑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6)
[3]面向低端市场颠覆式创新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研究[J]. 冯立杰,吴敏,王金凤,岳俊举. 软科学. 2019(04)
[4]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江苏为例[J]. 简晓彬,车冰清,仇方道. 经济地理. 2018(07)
[5]政府补贴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J]. 赵丽君. 技术经济. 2017(09)
[6]国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研究新进展[J]. 邹文英,陈爱贞. 经济学动态. 2017(08)
[7]并购与企业研发: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J]. 任曙明,许梦洁,王倩,董维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7)
[8]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J]. 司林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2)
[9]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J]. 黄鲁成,成雨,吴菲菲,苗红,李欣. 科学学研究. 2015(05)
[10]后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战略研究——以奇瑞汽车为例[J]. 孙启贵,刘世芳.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5)
本文编号:340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40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