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公司一线员工薪酬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1-11-20 23:10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薪酬管理从始至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套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薪酬管理方案能够极大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易新公司是一家由国内国有企业和国外投资企业合资成立的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轻量化车用铝合金零部件的铸造和机加工为主要经营项目。近些年来,随着工艺水平的改进,生产方式的变化,易新公司原有的薪酬方案已经无法满足一线员工的基本需求,由于其薪酬结构单一,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等原因,致使大量一线员工离职,最终造成人员短缺,产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竞争优势也逐渐减弱。因此,易新公司极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方向,重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方案,以摆脱一线人员流失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对易新公司原有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为出发点,结合易新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在公司员工内部的广泛调查和访谈获得相关资料,对现有的薪酬方案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易新公司的生产特点以及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经验,设计出一套新的薪酬方案,以此来解决易新公司所面临的实际...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易新公司组织架构
按照岗位进行分类,易新公司一线员工的岗位结构和各岗位人员占比如图2.2所示,其中日常生产人员占比65%、设备维修人员9%、过程检验人员3%、现场技工15%和后勤服务人员8%,所有一线员工的占比达到了92.1%,这部分员工的薪酬方案的研究和改进最为重要。从年龄结构分析,易新公司一线员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30岁占总一线员工比为5%,31~40岁33%,41~50岁61%,50岁以上1%,具体如图2.3所示。
从年龄结构分析,易新公司一线员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30岁占总一线员工比为5%,31~40岁33%,41~50岁61%,50岁以上1%,具体如图2.3所示。从学历结构来看,易新公司一线员工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低,大部分员工学历为大专以下,占比达到了84%,这说明一线员工学历普遍不高,如图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有企业改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之谜——基于企业效率和工资水平不平衡增长的视角[J]. 林令涛,刘海洋,逯宇铎. 财经研究. 2019(08)
[2]完善工资企业效益联动机制,提升国企效率[J]. 陈伟昌.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2)
[3]卓越企业为何不用计件工资?[J]. 刘承元. 企业管理. 2019(03)
[4]既要效率,也求均等:20世纪60年代半计件工资制的实施[J]. 林盼.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9(01)
[5]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及其设计[J]. 牛巧云. 管理观察. 2018(31)
[6]基于绩效管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探索[J]. 鲍杰. 中国有色金属. 2018(16)
[7]企业薪酬管理与员工激励[J]. 董小珍.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2)
[8]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一项比较研究[J]. 林盼. 齐鲁学刊. 2018(01)
[9]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波动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 许建伟.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制造业26个行业的实证研究[J]. 孙志贤,刘春生,李昕仪. 财政科学. 2017(07)
硕士论文
[1]济州岛餐饮公司薪酬方案设计[D]. 林立萍.吉林大学 2019
[2]ZG公司员工薪酬体系优化设计[D]. 李静茹.兰州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826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易新公司组织架构
按照岗位进行分类,易新公司一线员工的岗位结构和各岗位人员占比如图2.2所示,其中日常生产人员占比65%、设备维修人员9%、过程检验人员3%、现场技工15%和后勤服务人员8%,所有一线员工的占比达到了92.1%,这部分员工的薪酬方案的研究和改进最为重要。从年龄结构分析,易新公司一线员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30岁占总一线员工比为5%,31~40岁33%,41~50岁61%,50岁以上1%,具体如图2.3所示。
从年龄结构分析,易新公司一线员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30岁占总一线员工比为5%,31~40岁33%,41~50岁61%,50岁以上1%,具体如图2.3所示。从学历结构来看,易新公司一线员工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低,大部分员工学历为大专以下,占比达到了84%,这说明一线员工学历普遍不高,如图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有企业改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之谜——基于企业效率和工资水平不平衡增长的视角[J]. 林令涛,刘海洋,逯宇铎. 财经研究. 2019(08)
[2]完善工资企业效益联动机制,提升国企效率[J]. 陈伟昌.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2)
[3]卓越企业为何不用计件工资?[J]. 刘承元. 企业管理. 2019(03)
[4]既要效率,也求均等:20世纪60年代半计件工资制的实施[J]. 林盼.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9(01)
[5]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及其设计[J]. 牛巧云. 管理观察. 2018(31)
[6]基于绩效管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探索[J]. 鲍杰. 中国有色金属. 2018(16)
[7]企业薪酬管理与员工激励[J]. 董小珍.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2)
[8]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一项比较研究[J]. 林盼. 齐鲁学刊. 2018(01)
[9]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波动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 许建伟.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10]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制造业26个行业的实证研究[J]. 孙志贤,刘春生,李昕仪. 财政科学. 2017(07)
硕士论文
[1]济州岛餐饮公司薪酬方案设计[D]. 林立萍.吉林大学 2019
[2]ZG公司员工薪酬体系优化设计[D]. 李静茹.兰州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8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50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