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8 16:57
基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分解模型,本文对我国制造业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进行测度,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两个重要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同时,运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法以及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①我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②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这一正向影响关系;③技术差距在后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倒U型调节作用,而在前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推动了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从组织网络向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繁衍,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
(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三)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测度
1.自变量。
2.因变量。
3.调节变量。
4.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
(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检验
(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检验
(三)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1.双重差分检验(1)。
2.工具变量法(1)。
3.动态面板分析(1)。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本文编号:3738044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
(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三)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测度
1.自变量。
2.因变量。
3.调节变量。
4.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
(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检验
(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检验
(三)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1.双重差分检验(1)。
2.工具变量法(1)。
3.动态面板分析(1)。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本文编号:3738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73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