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歧视对反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农民工样本
发布时间:2023-02-19 11:02
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农民工2.865亿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进城的农民工并未得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而且其应有的权益也常常受到损害。农民工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与我国现代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以及曾经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带来的针对农民工歧视有关,例如雇佣歧视、制度歧视及社会歧视等,其中工作保障及工资待遇不公平等属于雇佣歧视表现,雇佣歧视是影响农民工城镇工作和生活稳定以及阻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歧视之一。雇佣歧视是指具有相近或相等条件的求职者,因某些与职业内在需求无关因素而在求职过程中不能享有平等就业机会,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遭遇的职务升迁、工薪和工作保障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而使其公民平等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农民工雇佣歧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根据挫折-攻击理论、压力源-消极情绪-越轨行为模型以及“以牙还牙”的消极互惠原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农民工感知雇佣歧视越严重,其产生的不良情绪及反生产行为也就越严重。以往学者对雇佣歧视的定义、原因及危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阐述,并从宏观因素、组织限制、工作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其引发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等。...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农民工
2.2 雇佣歧视
2.3 反生产行为
2.4 雇佣歧视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2.5 消极情绪和工具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2.6 个体归因风格和领导牺牲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模型框架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深度访谈与设计
4.2 问卷调查与设计
4.3 数据分析方法
第5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效度分析
5.3 样本偏差检验
5.4 相关分析
5.5 假设检验
5.6 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6097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农民工
2.2 雇佣歧视
2.3 反生产行为
2.4 雇佣歧视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2.5 消极情绪和工具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2.6 个体归因风格和领导牺牲行为的调节作用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模型框架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深度访谈与设计
4.2 问卷调查与设计
4.3 数据分析方法
第5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效度分析
5.3 样本偏差检验
5.4 相关分析
5.5 假设检验
5.6 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6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74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