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与其志愿行为关系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4:19
本文关键词: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与其志愿行为关系的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员工 亲社会价值取向 志愿意愿 志愿行为 自我效能感 组织支持
【摘要】:员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社会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32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志愿意愿、志愿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企业组织支持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的整合视角来构建企业员工志愿行为产生的研究模型。本研究借助SPSS17.0对主要变量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拥有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员工能够显著的正向预测员工的志愿行为;其次,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志愿意愿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其志愿行为的产生,也即拥有亲社会价值取向的企业员工通过产生志愿意愿来进一步刺激志愿行为的产生;再次,拥有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员工在产生志愿意愿时,会受到该员工对志愿活动自我效能感的正向调节,当员工对志愿活动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就会在面临志愿活动的选择时更加自信,从而增加其产生志愿意愿的可能性。最后,组织支持在员工志愿意愿向志愿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其中领导情感性支持、领导工具性支持、同事情感性支持在志愿意愿与志愿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同事工具性支持未在其中起到调节效应。本研究的研究侧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研究步骤,同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要研究的相关变量进行了界定。第二,以社会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第三,对本研究的实证分析过程进行说明,首先,进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其次,检验各主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在各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变量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在本研究的结尾,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并为在实践中的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员工 亲社会价值取向 志愿意愿 志愿行为 自我效能感 组织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3.1 理论意义10
- 1.3.2 实践意义10-11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13
- 1.4.1 研究方法11-12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2-13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13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13-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3
- 2.1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综述15-17
- 2.1.1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内涵界定15-16
- 2.1.2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维度测量16
- 2.1.3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16
- 2.1.4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评述16-17
- 2.2 志愿行为的研究综述17-23
- 2.2.1 志愿行为的内涵界定17
- 2.2.2 志愿行为的测量17-19
- 2.2.3 志愿行为的相关研究19-22
- 2.2.4 志愿行为的研究评述22-23
- 第3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调研情况23-29
-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3-24
- 3.1.1 研究对象23
- 3.1.2 研究方法23-24
- 3.2 研究假设与研究的理论模型24-27
- 3.2.1 研究假设24-27
- 3.2.2 理论模型27
- 3.3 主要变量的量表选取27-29
- 3.3.1 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27-28
- 3.3.2 志愿意愿量表28
- 3.3.3 志愿行为量表28
- 3.3.4 自我效能感量表28
- 3.3.5 组织支持量表28-29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29-48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29-31
- 4.2 信度分析31-32
- 4.3 效度分析32-36
- 4.3.1 亲社会价值取向量表的因子分析32-33
- 4.3.2 志愿意愿量表的因子分析33
- 4.3.3 志愿行为量表的因子分析33-34
- 4.3.4 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因子分析34-35
- 4.3.5 组织支持量表的因子分析35-36
- 4.4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36-37
- 4.5 志愿意愿中介效应分析37-39
- 4.6 调节效应分析39-47
- 4.6.1 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分析39-41
- 4.6.2 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41-47
- 4.6.2.1 领导情感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41-43
- 4.6.2.2 领导工具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43-44
- 4.6.2.3 同事情感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44-46
- 4.6.2.4 同事工具性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46-47
- 4.7 小结47-48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48-51
-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48-49
- 5.2 研究的管理启示49-50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研究问卷56-60
- 在学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玲;刘少山;刘国强;;社会价值取向与价值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2 刘毅;李文琼;;社会价值取向及其测量方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何怀宏;;道德的市场[J];招商周刊;2007年21期
4 卜维乐;;科学发展观与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J];发展;2010年05期
5 殷昱伟;;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锡民;王喻灏;;园林建筑景观与社会发展[J];工业设计;2011年09期
7 田星杰;;网络话语权与社会价值取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5期
8 沈克礼;;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J];学理论;1996年01期
9 杨柳青青;;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强则国强——浅谈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7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U,
本文编号:628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2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