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行业特征与制造业追赶绩效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行业特征与制造业追赶绩效
【摘要】:文章利用我国24个主要的制造业行业2002-2009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行业特征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我国制造业追赶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模仿创新对相对自身的制造业追赶绩效影响不明显,对相对跨国公司的制造业追赶绩效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影响效应正好相反;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分布越连续时,能够明显的促进相对自身的制造业追赶绩效,但是未必能够提升相对跨国公司的制造业追赶绩效;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分布越连续时,显著增加了技术模仿创新对制造业追赶绩效的影响,但是没有显著的增加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制造业追赶绩效的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分布 制造业 追赶绩效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JL02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306)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 ZD2016210)
【分类号】:F273.1;F424
【正文快照】: 由于历史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差异,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追赶就变成了研究者经常关注的内容。从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制造业加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生产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生;;上海制造业任重道远[J];上海国资;2003年02期
2 王章豹,吴庆庆;抓住战略机遇期 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3 董彦;先进制造业的标准化战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任净;车贵堂;;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6期
6 莫复溥;与内地合作互补 凭高科技增添后劲——论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J];探求;1996年03期
7 ;香港的珠宝制造业[J];中国黄金经济;1996年03期
8 吴欣;香港是制造业的理想基地[J];机电一体化;1997年03期
9 刘战强,艾兴;香港制造业简介[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顾潇;;坚持发展中转型 转型中发展 加快现代制造业中心建设步伐[J];网友世界;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健明;;郑州在实施制造业中心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2 谭锦荣;;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邵颖红;;制造业发展模式比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宋宏;;合肥制造业发展配套“中场经济”对策与措施[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运源;;粤港制造业的合作与发展研究[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7 谭锦荣;陈海权;;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8 李春植;侯志刚;;开拓创新 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中国制造业:何时真正成为“世界工厂”[N];中国审计报;201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长安;要防止我国制造业出现“未强先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郑州市社科联课题组;郑州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N];郑州日报;2005年
4 庄光平;做精做强 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N];经济日报;2007年
5 许晓东;南京要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6 记者 师擎;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7 张颖洁;制造业实现二次创业关键在于信息化[N];通信信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佳祺;山东离制造业中心还有多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李道佳 孟华 张泽伟;我国正成为亚太制造业中心[N];中国商报;2001年
10 刘志伟刘曙甲;武汉加速构筑现代制造业中心[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智华;南昌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汽车制造业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高婧;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曹瑛杰;构建黄岩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4 郭杰;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动力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展开;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侯方安;山东省机械制造业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宋道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陈红梅;论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9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9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