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碳资产的确认及其会计记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6:49

  本文关键词:碳资产的确认及其会计记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经济 碳会计 碳资产 计量 会计处理


【摘要】:随着环境灾害的频繁,人类也渐渐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毫无疑问,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低碳经济必然会成为今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模式。企业不管是从其本身的生存、发展出发,还是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目标,都必然要迎合低碳经济这样一条新型的经济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低碳经济目前仍属于一项新事物,大多企业仍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再者,由于国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低碳经济这一新思想在会计体系中仍未得到体现。碳资产,这一全新概念也并未被广泛运用。不管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还是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都有必要将碳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而目前,我国对于碳资产也未得出一致的定义,这极其不利于企业对于碳资产的核算以及管理。因此本文对碳资产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文运用属加种差法对碳资产作了全新的定义,并且根据碳资产的特性同时参照传统资产的确认条件,重新讨论了碳资产的几大确认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碳资产的计量属性进行了探讨,依据碳资产的特殊性质,本文认为以下三种计量属性适合用来对碳资产进行计量,即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公允价值;并且本文为了企业能够更加清晰明了核算碳资产,新设了“碳资产”、“碳支出”、“碳收入”等相关会计科目,根据碳资产取得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碳资产的初始成本进行核算。同时,本文根据企业所持碳资产的类别不同在其持有期间,对其进行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处置等不同会计处理;本文最后还以A企业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在取得、持有以及处置碳资产时应该作怎样的会计处理;期望在低碳经济这一新型发展模式下,在碳会计萌芽阶段,为企业碳资产的核算及其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此为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会计 碳资产 计量 会计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2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4
  • 1.1.1 选题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19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本文创新点19-21
  • 第2章 碳资产的定义及其分类21-30
  • 2.1 碳资产的定义21-24
  • 2.1.1 以往学者对碳资产的定义21-22
  • 2.1.2 属加种差法定义碳资产22-24
  • 2.2 碳资产的确认24-25
  • 2.3 碳资产的分类25-30
  • 第3章 碳资产的计量30-39
  • 3.1 碳资产的计量属性30-34
  • 3.1.1 历史成本计量30-31
  • 3.1.2 可变现净值计量31-32
  • 3.1.3 公允价值计量32-34
  • 3.2 碳资产的初始计量34-35
  • 3.3 碳资产的后续计量35-39
  • 3.3.1 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36
  • 3.3.2 碳资产的后续支出36-37
  • 3.3.3 碳资产的处置37-39
  • 第4章 碳资产的会计记录39-52
  • 4.1 碳资产会计科目设置39-40
  • 4.2 碳资产的会计处理40-52
  • 4.2.1 取得碳资产的会计处理40-43
  • 4.2.2 持有碳资产期间的会计处理43-48
  • 4.2.3 处置碳资产的会计处理48-52
  • 第5章 以A企业为例碳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52-57
  • 5.1 A企业在取得碳资产时的会计处理52-54
  • 5.2 A企业在持有碳资产期间的会计处理54-55
  • 5.3 A企业在处置碳资产时的会计处理55-57
  • 结论57-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国英,徐一;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核算[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03期

2 林安宜;;背景·结构·信息·计量——初解新会计准则[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3 任世驰;;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看资产计量属性之争[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梁巨涛;;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徐泓,包小刚,刘铭;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02期

6 曾祺林,钟新桥;论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J];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蒋宁;;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7年01期

8 薛小荣;朱晓舟;;美国金融危机下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张文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10 王栋;;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榕;;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的重要突破[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戴新民;梁文;;关于计量属性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高波;;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在上市公司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孙衍;;论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A];建材建设工程优秀论文集[C];2011年

5 黄湘;;新准则框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葛家澍;;会计选择问题探讨——面向公允价值的计量选择[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7 刘强安;;经济形态与会计计量——基于资本的观点[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刘建中;万鹏;;中日韩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允价值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孔令辉;赵彦锋;;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动态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专;;对金融资产确认计量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宫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走向国际趋同[N];中国会计报;2014年

2 王冬青;对会计计量组成要素的探讨[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安凌云 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4 吕晓梅;科学认识会计计量作用[N];江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庞东梅;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规定不作调整[N];金融时报;2009年

6 吕晓梅;科学认识会计计量[N];财会信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丁静;公允价值新概念:价格将取决于市场[N];财会信报;2014年

8 聂智陶 刘可;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解析[N];中国财经报;2006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刘玉廷 马来西亚会计准则理事会执行总监 诺丁·赞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项目经理 希拉里·伊斯蒙 巴西德瑞科塔独立审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恩内斯托·盖尔伯克 柴童;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中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纪学传;浅谈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N];财会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肖健;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宝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曹霞;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徐强国;会计价值论[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英杰;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陈志昂;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夏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4 刘晏辰;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5 张颖;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钟仙萍;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赛娜;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研究—新黄浦与津滨发展计量模式比对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于瑞洁;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董留稳;公允价值计量下损益分离模式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孙玲;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2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792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