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效应调节变量:熟悉度、介入度、品牌等级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品牌效应调节变量:熟悉度、介入度、品牌等级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形象 熟悉度 介入度 品牌等级
【摘要】: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产业出现了向某一区域集中的趋势,在一个大的区域中,各企业可以共同享用一个区域的品牌。近些年,学者们试图对区域品牌进行研究,探索区域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国内外多数学者首先从定义出发,给区域品牌做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但至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为众人所普遍接受的定义,理论体系更不完善。关于实证研究方面,可检索到的文章更是匮乏。原产国理论在国外的研究已非常成熟,本文将不同国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影响用于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品牌形象的研究。在区域品牌效应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经过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原产国理论,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区域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认知、态度、购买意向的影响中,熟悉度、介入度及品牌等级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区域品牌及原产国的相关文献后,设计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本文选取国内有代表性非耐用品区域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牛奶、人参之乡——长白山人参,和耐用品区域品牌“中国瓷都”——景德镇瓷器三大区域内的产品作为调查样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方式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及分组回归方法,验证相关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当样本为不同类型的产品时,熟悉度和介入度所起到的调节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对于牛奶产品,熟悉度水平和介入度水平在区域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作用中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对于瓷器产品,熟悉度水平在区域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作用中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而介入度水平则不起到调节作用;相对于区域内无知名品牌的区域,区域内有知名品牌时,区域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较低。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为原创性选题,借鉴原产国理论来研究区域品牌,验证在区域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过程中,消费者产品熟悉度、介入度及品牌等级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的方向,是对区域品牌研究内容的补充。
【关键词】: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形象 熟悉度 介入度 品牌等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8
- 1.2 研究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9-10
- 1.3.1 研究内容9
- 1.3.2 研究方法9-10
- 1.4 论文的创新点10-11
- 第2章 文献回顾11-17
- 2.1 原产国理论相关内容研究11-14
- 2.1.1 原产国的内涵与发展11
- 2.1.2 原产国效应11-14
- 2.2 区域品牌14-17
- 2.2.1 区域品牌的起源与内涵14-15
- 2.2.2 区域品牌的发展15-17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7-22
- 3.1 区域品牌效应17
- 3.2 熟悉度调节下区域品牌形象的影响机理分析17-18
- 3.3 介入度调节下区域品牌形象的影响机理分析18-20
- 3.4 品牌等级调节下区域品牌形象的影响机理分析20-21
- 3.5 理论模型的构建21-22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22-26
- 4.1 研究目的与方法22
- 4.2 调查对象的选择22
- 4.3 变量的选择与测量22-25
- 4.3.1 区域品牌形象量表22-23
- 4.3.2 调节变量量表23-24
- 4.3.3 因变量量表24-25
- 4.4 问卷设计25
- 4.5 数据采集过程25-26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26-32
- 5.1 样本描述26
-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26-28
- 5.2.1 信度分析27
- 5.2.2 效度分析27-28
- 5.3 研究假设检验28-32
- 5.3.1 熟悉度调节作用检验28-30
- 5.3.2 介入度调节作用检验30
- 5.3.3 品牌等级调节作用检验30-3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32-36
- 6.1 结论与建议32-34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34-36
- 附录 1:调查问卷(一)36-38
- 附录 2:调查问卷(二)38-40
- 附录 3:调查问卷(三)40-42
- 参考文献42-47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47-48
- 后记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欣;;性别对自我相似儿童面孔偏好的差异研究[J];商;2013年10期
2 顾子贝;冯彦彦;王晓明;;品牌熟悉度、参照群体和任务时间对购买决策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06期
3 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年08期
4 李育新;;大数据时代的安防建设[J];微电脑世界;2013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淑芸;杜建政;;想象膨胀中熟悉度与感知积累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彬星;张智君;;面孔熟悉度对面孔性别与表情加工相互关系的调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定险峰;项玉;;不同认同度、熟悉度的内隐环保态度与卷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仙峰;闫国利;;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丹;邓遥;;品牌信息加工的熟悉度与性别差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贺舟颖;严颢;;6岁儿童面子谎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管益杰;方富熹;;单字词的获得年龄对小学生汉字识别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学习;单词助记软件步入智能化[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张斌 四川省南溪县第二中学教师;学理科不是学做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玉玲;中文健康词汇用户熟悉度评估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娜;话题熟悉度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郑珊;思维风格和题材熟悉度对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交互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峰雪;区域品牌效应调节变量:熟悉度、介入度、品牌等级的实证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4 崔卓亚;熟悉度对跨种族共情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红亚;舌尖现象研究的选题条件和情绪对舌尖现象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6 张仙峰;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7 傅伟铨;主题熟悉度在二语阅读附带词汇习得中的角色模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杜钰梅;多维环境下自评方向感及环境熟悉度对空间更新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淑芸;想象膨胀中熟悉度与感知积累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礼明;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词频(或词的熟悉度)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79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