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差序格局视角
本文关键词: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差序格局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领导-部属交换 组织情感承诺 道德认同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差序格局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摘要】: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情感承诺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认同负向调节这种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组织情感承诺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对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实证检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一非伦理行为类型,拓展了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选取领导-部属交换作为切入点,探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领导视角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提出并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组织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关系,再次证明一些被认为是正面的因素也会促使员工采取非伦理行为,丰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情感承诺的负面影响研究;探讨中国组织情景下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得出与西方研究不同的结论,即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员工的道德认同对此影响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对关系的认知差异。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领导-部属交换 组织情感承诺 道德认同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差序格局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1YJA630056)~~
【分类号】:F272.92
【正文快照】: 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璐;杜明飞;韦慧民;;员工反伦理行为模型与影响因素评述[J];商业研究;2014年03期
2 罗克全;;经济活动:作为伦理行为的思想来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俞明;贾宏;;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内生性因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10期
4 黄宝东;;企业非伦理行为的组织原因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5 张伟炜;;探究企业非伦理行为根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05期
6 李非;江峰;;企业非伦理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7 王洪涛;;企业非伦理行为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8 于兆伟;;中国消费者伦理行为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3年10期
9 刘晓琴;;华人差序式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圈内人身份认知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6期
10 黄宝东;;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组织对策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家水;;企业非伦理行为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2 ;国际干细胞研究会:干细胞临床转化准则[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舒晓村;组织内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郑显伟;非伦理行为实施者遭受旁观者攻击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陈红兵;企业伦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桂平;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宝春;中国消费者伦理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道宁;公民非伦理行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褚维;商业伦理教育对商学院MBA学生伦理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冷勇;绩效考核对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姜大柱;上市公司高管非伦理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楼巧萍;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潘宇浩;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李宏斌;营销人员非伦理行为形成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Nuran Ally Mwasha(卢然);上级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下属负面非伦理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宇;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前因及其影响机制探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杨洁;从个体控制感知角度探究权力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79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