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研究 出处:《情报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分类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详细探讨了技术创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作用机理,旨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为制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3.1;F49
【正文快照】: 1引言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复杂的网络活动,是一个从新产品或者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1】。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自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一词,技术创新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元地;朱兆琛;于晴;;试论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2期
2 杨兟;薛建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与趋势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苗圩;;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J];求是;2012年23期
4 赵自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理论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32期
5 苗圩;;创新驱动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蕾;王志媛;;新《劳动合同法》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鹏;赵捷;;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创新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我国2002-2008年的省际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李学森;佟琳;;浅谈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11期
4 付宏;毛蕴诗;宋来胜;;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9期
5 罗文;乔标;何颖;;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冀万芬;张文瑞;;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陈宇红;韩燕;郭聪;;基于技术创新角度的产业结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柴娟娟;;基于技术创新角度的产业结构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2年06期
9 唐毓利;;党的十八大视角下的信息化建设[J];市场论坛;2013年04期
10 张黎宁;张博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三点建议[J];江苏教育;2013年4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彭建平;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德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婷婷;技术扩散绩效的跨国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吕萍;区域创新视角下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婷婷;技术扩散绩效的跨国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森;云计算技术的价值创造及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柱;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无锡产业结构自主性升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鞠红彩;自主创新对吉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机理及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江乐;长三角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任艳波;产业结构调整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琴;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成长研究[D];吉首大学;2010年
6 冯建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
7 刘星池;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姚旭东;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包苗苗;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方政府带熵博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服务业突破性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安,周建;面向新经济的企业战略转型:网络治理的视角[J];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周叔莲,王伟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4 何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5 曾福生,匡远配;论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6 渠海雷,邓琪;论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2期
7 张治河;胡树华;金鑫;谢忠泉;;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研管理;2006年02期
8 杨姝琴;郑洪超;;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中印比较研究[J];探求;2010年03期
9 柴中达,李洋;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0期
10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范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侯集体;信息技术产业与美国新经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芹;印度是如何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J];现代企业;2000年09期
2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21期
3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华南金融电脑;2000年12期
4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21期
5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视角;2000年12期
6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天津经济;2000年11期
7 卢新德;信息技术产业增长理论与我国的实践[J];当代亚太;2001年04期
8 赵玉麟,林晨辉;信息技术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课题组;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10 薛秀清;发展邯郸市信息技术产业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盛;;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薛敬孝;张兵;;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周期中的作用[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柳克俊;;“入世”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开放与竞争[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殷醒民;;上海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定位的实证分析[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张明杰;;江泽民关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与贡献[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6 徐长生;;美国总供给持续扩张的原因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元勇;;福建省信息化建设计划与图书馆的对策[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8 黄承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打造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A];浙江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许边;谢志明;;桥头堡环境下信息化助力我省机械装备和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巍;;再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亚辉;我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世界第二[N];人民日报;2004年
2 ;江泽民同志《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发表座谈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姜岩;信息技术产业:今年能否出低谷?[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李继耐;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方针[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刊记者 何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钱景”看好[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娄勤俭;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雁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年内出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姜洋;学习江泽民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文章[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余祖江;“下一个4万亿”持续升温 信息技术产业进入新增长期[N];通信信息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傅江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期待形成后发优势[N];中国质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文晓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规模及业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贺静;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宁伟;江泽民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廖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比较优势现状及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徐云;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崔文元;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与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肖嵘;WTO框架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张云帆;信息技术产业限制竞争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曹泽;从IT的特征看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26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32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