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内容产品消费扩散与模仿的空间模式——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计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数字内容产品 模仿 网络营销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内容产品具有非实物特征,其网络生产与交易几乎不包含地理距离成本,因而企业需要认识其扩散模式,重新制定与传统方式不同的全域营销策略。此研究借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某类数字内容产品的省级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消费扩散角度检验了其在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固定效应。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数字内容产品的网络销售并没有因为物理距离的消失而失去其空间相关性,消费者之间的模仿行为是驱动区域内产品扩散的直接动力,此外,相邻区域间的消费存在着同步增长。
[Abstract]:Digital content produ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physical, its network 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s almost do not contain geographical distance costs, so enterprises need to understand its diffusion model. Reformulate the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vincial sales data of some digital content products with the help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diffu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fixed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online sales. The main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nclude. The online sales of digital content products have not lost their spatial relevance because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physical distance. The imitation behavior among consumers i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to drive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s in the region. There is a synchronous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between adjacent region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2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C630038)
【分类号】:F224;F49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01年以来,全球数字内容(Digit Content)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截止2008年,其总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1]。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图书等信息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数字内容产业的市场边界与应用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闫世刚;;数字内容产业国际发展模式比较及借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2 韩洁平;毕强;;数字内容产业研究与发展[J];情报科学;2009年11期
3 吕昌春;康飞;;我国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区域差异与生产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4 李美娟;陈国宏;肖细凤;;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5 张宗益;唐先明;刘胤;;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的我国省域基础科学研究空间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6 冯娟;吴建伟;;基于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商圈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飞;吕廷杰;吕昌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效率、效率增长及区域差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伟;王涛;;Dynamic time-varying evaluation o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3期
3 王涛;邵云飞;;技术创新的动态时变评价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4 李美娟;;基于灰靶理论的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丁一洁;;数字内容产业的融资渠道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6 徐林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7 徐林明;;基于改进理想解法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11期
8 李美娟;徐林明;;区域自主创新效率动态评价与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王水连;王华书;;贵州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基于专利信息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01期
10 周琳达;沈阳;;社交媒体环境中编辑力的开发[J];编辑学刊;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池国华;张传财;;省域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闫强;孟跃;;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基于在线影评的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5 王秦英;闫强;;在线评分的交互效应研究:基于个体评分视角[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侯媛媛;刘云;;高新区创新国际化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纪国涛;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康飞;我国国有电信业竞争对移动网络投资及效率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常征;数字内容产业链竞合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王晨奎;中国电信业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慧颖;在线评论对消费者感知及企业商品销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秦建军;面向用户协同的工程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徐志耀;基于空间外部性的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在湖南的实证检验[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黄鹂强;消费者对于产品评论评价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林琳;北京市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罗斓;信息资源产业成本特征和生产力提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牛慧英;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信息资源产业乘数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姚伶俐;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伟;互联网客户评论对在线销售及客户认知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正;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常硕;中国电信业规制政策与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9 吕鑫;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电信业效率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王泽龙;互联网用户首次购买及重复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锡山;发展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08期
2 查德利,贺红权,吴江;城市中心区演化与中心商务区形成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梁启华;何晓红;;空间集聚: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机理与途径[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5 冯宇;;论购物成本——一个界定商圈的新视角[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安平;购物成本与商圈[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7 何亚琼;秦沛;苏竣;;中国31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增长效率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彭继增;;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商业集群运行机理[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4期
9 李婧;李凌汉;;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调控[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4期
10 武云亮;;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演化机制分析[J];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利,刘世青;机遇与挑战——企业网络营销浅议[J];山东经济;1998年05期
2 姚慧丽;;网络营销在船舶贸易中的应用[J];船舶物资与市场;1999年04期
3 吴狄亚;浅谈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方式的影响[J];江苏商论;2000年Z1期
4 郑如霞,杨焱;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5期
5 贺慈浩,罗遂洪;我国发展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8期
6 应志方 ,袁红清;企业网络营销的运作条件[J];农机市场;2000年11期
7 辰辉;企业腾飞的新机──网络营销管理[J];北方经济;2001年05期
8 张卫东;网络营销优势分析与战略选择[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廉月娟;试论网络营销产生的基础[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扬;网络营销八忌[J];企业文明;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明;李津华;;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战略分析[A];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吕应春;;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现状与网络营销策略分析[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继红;刘岩;;论物流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运生;;网络营销与我国物流发展趋势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李嘉;刘淑华;傅晓琴;;科技期刊的网络营销[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6 刘昌华;邹明;;粮食行业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7 朱志仁;曹珠英;;试论网络营销及其文化特色[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8 赵立雨;;基于SFA的区域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文燕平;林珊珊;;中美网络广告营销比较[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胡翼亮;;21世纪的营销——网络营销[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网络营销[N];中国花卉报;2003年
2 记者 杜薇;网络营销将成泉州新“风潮”[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霞清;危机考验 网络营销[N];计算机世界;2008年
4 记者胡建;四川食品企业积极参与网络营销[N];中国食品报;2009年
5 贾垎玮;网络营销——家具终端新宠[N];中国建材报;2009年
6 记者朱建军 通讯员战晓晓;福建茶叶网络营销初露锋芒[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夏小云;针织网络营销走向细分化[N];中国服饰报;2011年
8 牛四强;网络营销正逢时[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梁国华 杨娜;临沂房产非常时期网络营销受青睐[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周佳巍;效果 检验网络营销的惟一标准[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俭;网络营销: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阮丽华;网络广告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岩;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e,
本文编号:1448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44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