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分析
本文关键词: 信息技术业 股权激励 激励模式 出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2006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研究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促进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该行业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及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模式较为单一、激励强度较小以及激励期限偏短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年度和跨年度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可酌情实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性的福利计划等。
[Abstract]:From 2006 to 2012,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atched sample T test were selected. From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f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ity incentives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sted companies have the problems of single equity incentive mode, small incentive intensity and short incentive period.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 between the same year and the other year,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equity incentive is not obvious. For this reason,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department may exercise the supervision strength, consummate the company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mplements the incentive welfare pla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财务处;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行业特色发展研究(103244)
【分类号】:F272.92;F49
【正文快照】: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不同的利益趋向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通过赋予管理层一部分股份的方式,促使双方利益趋同,因此成为上市公司解决代理问题最常用的方式之一。2005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美容;曾繁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效应分析——以信息技术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3年20期
2 李彤;陈夏菁;张镱凡;;信息技术业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3期
3 黎红;;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3年02期
4 谭江伟;毕茜;;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5 程琛;;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1期
6 蔡勇;;我国信息技术业财务特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期
7 蔡勇;;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问题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08年03期
8 田金玉;吴伶玲;;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利润表探析[J];财会通讯;2013年08期
9 王晓涛;新经济谎言和希望[J];科技创业;2001年03期
10 张强;戴蓬军;张艳丽;;谈信息技术业高管薪酬激励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亮;信息技术业名企逆市圈人[N];人才市场报;2008年
2 王光平;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最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傅子恒;信息技术业:演绎激情燃烧岁月[N];证券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周少杰;信息技术业 市场疲软难掩中期业绩靓丽[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王静媛;世界贸易从复苏走向扩张[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6 子岳;新经济的五大谎言[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记者 李隽 实习生 邹新;近半上市公司业绩报忧 行业分化日趋明显[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8 邓淑斌;七大成长性行业值得关注[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国泰君安研究所基金小组;基金青睐传统产业[N];中国证券报;2002年
10 张孟军;四大引擎推动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文正;股权激励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2 张胜祥;利率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黎红;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董巧丽;信息技术业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根;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姜咪咪;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珊;新准则下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慧;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万翔;中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1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45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