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情景感知服务的用户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0:08

  本文选题:情景感知 切入点:UTAUT 出处:《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移动商务市场发展前景巨大,但目前的移动商务局限在静态领域,而不能实时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情景感知正是这样一种新兴的的移动商务应用模式。因此,研究用户接受情景感知服务的影响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同时对情景感知服务的特点进行阐述。结合情景感知服务的特点,新增情景性和感知成本2个变量,构建用户接受情景感知服务模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总共收集到296份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个主要影响因素中有4个通过实证检验,按照影响的大小依次是社会影响、情景性、努力期望和绩效期望。同时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充当的中介作用也得以检验,性别的调节作用也得以验证。 最后,本研究利用实证分析的结果,对运营商提出营销建议,要注意口碑效应的传播、要提高定制化服务的精准性,还要提升情景感知服务的易用性和有用性。
[Abstract]:The mobile commerce market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 but the current mobile commerce is limited in the static domain, and can not respond to the change of the user's demand in real time. Situational perception is just such a new mobile commerce application mode. It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topic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acceptance of situational awareness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UTAU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on behavior intention,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al perception service. Adding two variables of situational and perceptual cost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user accepting situational perception service. A total of 29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of the fiv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passed the empirical test. The order of influence was social impact and situational. At the same tim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and effort expectation is also tested, an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gender is also verifi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marketing suggestions to operator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of word-of-mouth effect,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ustomized services, and enhance the ease of use and usefulness of situational perception service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4;F626;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总目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12期

2 吴永兴;袁天昂;;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关联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20期

3 龙志鹤;;现代秘书能力结构AHP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臧志彭;李廉水;张俊琴;;科技人员薪酬满意与公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13地市调研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5 刁叶光;任建标;;食品加工行业供应链质量合作和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8期

6 孔祥利;毛毅;丁亮;;社会保障视域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12期

7 余乃胜 ,吴中志 ,杨有志;湖北省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8 王焕有;;农业科技进步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2年06期

9 向以斌;殷绪文;;多部门模型的发展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10 高齐圣,,吴自库;高校人才市场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波;牛盼强;董意凤;;基于省域的经济知识基础与创新表现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曹广喜;徐桂芬;;天气变化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崔新锋;;低碳经济视角下贵州省人居环境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姜光磊;;基于宏观视角的消费需求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6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7 龙立荣;陈雪玲;;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童莹娟;王乔君;;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李素云;赵京生;;试论王清任是经络实证研究的开创者[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通证券研究所 娄静;多股制衡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N];证券时报;2001年

2 魏德东;宗教实证研究:从美国到中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东证期货研究所 陆兼勤 徐珏;宏观经济与商品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N];期货日报;2009年

4 ;媒介的市场定位[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钱建强;不能用法律之刀剔除文化印象[N];光明日报;2009年

6 郝文明;试析会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张燕;浅谈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发展[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魏德东;当代中国宗教实证研究的新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关于棉花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与数学分析[N];期货日报;2004年

10 北京首创期货研发中心 张良贵 刘旭;股票分红事件对股指期现套利策略优化实证研究[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景文宏;小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孙元;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的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吴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7 蒋东仁;论产业集群及其成长中的政府行为[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薇;转型经济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赫凤杰;公司资本结构战略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卫超;基于SV模型的中国股市波动性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杨忠娜;梨树种植新技术扩散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与模型估算[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国生;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马永杰;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卞小娇;城市居民收入与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段玉芳;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超;广告投入与汽车销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谭姝琳;基于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熊灵云;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证券市场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5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595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