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

发布时间:2018-03-15 11:03

  本文选题:信息不对称 切入点:小微企业融资 出处:《征信》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与数据挖掘能力,缓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小微企业的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风险日益集聚。征信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征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Abstract]: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the key to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ternet finance based on big data's application is reliev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by virtue of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data mining of Internet open platform. Enhancing the risk control of lending, reducing the credit cost and financing cos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Credit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The perfection of credit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ial market.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运管理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
【基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系列社会公开招标课题《金融服务创新与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对策研究》(celap2012-YZD-GEN-03)
【分类号】:F832.4;F49;F2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2 郭功文;晨晓;;阿里金融PK商业银行 端倪初现 分晓何时见[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3年06期

3 王彦成;;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2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2 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冲击和挑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05期

3 文祖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反洗钱管控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3年10期

4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5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6 张宏;;美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规范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Prosper网站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20期

7 张启文;张京华;;农村金融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64个县(市)样本[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宋梅;;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3期

9 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年01期

10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对策研究[J];创新;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钟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启示[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焦爱军;马卿;李同英;杨智伟;白晓辉;刘俊强;;内生式绿色金融网络信息服务与中小企业转型[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胡国华;强莹;张强;周丽;陈汉聪;王椺璐;;券商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及其前景研究[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4 邹新月;罗亚南;高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一[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仍明;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2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3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张小明;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5 杨小波;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叶;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贷违约博弈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李俊涛;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白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5 彭钰;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张飞腾;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高策;基于需求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9 刘瑾;北京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立丽;;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3期

2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3 谢平;邹传伟;;CDS的功能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1期

4 张翔;邹传伟;;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J];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5 邹传伟;张翔;;标会套利和系统性标会违约——对温州市春风镇标会会案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6 刘秀全;浙江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J];金融纵横;200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柏苍;[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洋,武宗山;建立企业及个人征信体系浅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2 覃道爱,韩青,邢越;对创建海南金融业征信体系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3年04期

3 王淳;史旭;;征信体系的建设思路[J];金融电子化;2004年04期

4 邢越,邢陈思,伦祖炜;建立全国统一的信贷征信体系初探[J];海南金融;2004年04期

5 何晓玲;论我国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中国人民银行德安县支行课题组;基层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4年10期

7 周文丽;从美国按揭买车谈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建立[J];中国金融家;2004年09期

8 布言;建立征信体系 构筑诚信青海[J];青海金融;2005年06期

9 陈晶;浅议信用经济下征信体系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10 高强;吴韶琳;陈铁;;征信体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拓展[J];浙江金融;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焰;;信用记录与幸福人生[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2 景春梅;;解困中小企业融资的台湾经验[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們;企业征信体系明年全国通[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余银霞;建立征信体系:解决金融市场的两难选择[N];经济观察报;2006年

3 ;建立社会化信用征信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记者 李丹丹;五方面建设完善征信体系[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熊欣 徐博;搭建个人征信体系上海另辟路径[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景_g;加快建立国家征信体系[N];宁夏日报;2004年

7 记者 商文;个人征信体系覆盖范围亟待扩大[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谢彩雯 本报记者 夏欣;银行征信体系建立箭在弦上央行抢先卡位[N];中国经营报;2004年

9 冯剑飞;房贷新政急呼征信体系支持[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珊珊;汪路:征信体系由银行界向全社会延伸[N];国际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俊丽;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颖;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林;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及完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张颖;构建中国征信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王慧云;从防范信用风险看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杜晓伟;我国征信体系的构建及模式选择[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璐;我国征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胡国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俊;完善嘉兴市个人征信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寿睿;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宋晓瑞;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唐青玉;构建我国企业征信体系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5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615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