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博问政的兴起、问题与对策
本文选题:微博问政 + 中国 ; 参考:《理论探讨》2013年03期
【摘要】:近年来,中国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是:微博问政弥补了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不畅,弥补了分散的社会群体价值融通和情感交流有效渠道的缺失,弥补了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不足,弥补了党政公共权威和公共信任的缺位。中国微博问政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网络水军"和网络民粹主义问题。要通过五个方面完善中国微博问政,提升中国政府效能、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ason for the rise of Weibo's political intervention in China is that Weibo's political questioning has made up for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ize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channels of value integration and emotional exchange among scattered social groups. It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makes up for the absence of public authority and public trust i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hinese Weibo's politics, mainly cyber army and cyber populism.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of China's Weibo through five aspects,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630;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泽保;推进行政体制创新 深化政府效能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曾庆炎;谈如何保证县政府效能的发挥[J];探索;1989年02期
3 刘吉昌;论当代中国民族过程的主要特点及趋向[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4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12期
5 温起秀;中国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8年03期
6 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0年02期
7 李向东,李永红;中美公务员制度之比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丁煌;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01期
9 杨国华,刘斌;关于我国水权管理组织结构的构想[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9期
10 何其敏;浅谈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佳;;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志锋;;对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广厦;;世界贸易组织的行政透明度原则与中国政府效能的提升[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5 黄玉玲;;莫让效能口号成为口号效能[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杨立富;;地方效能政府建设路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白智立;杨沛龙;;中国政治变动的条件与公共行政的变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曹桂全;;基于多级政府分工模式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周剑;;以理念变革促机构效能建设[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岩梅;胡润忠;;知识型政府构建要件探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敏 薛海燕;让服务提升政府效能[N];经济日报;2004年
2 徐大达 张政 陈炳山;标准化让淮安政府效能“大提速”[N];新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松;政府效能提速迫在眉睫[N];四川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义才;狠抓政府效能[N];黄石日报;2009年
5 康庆友 山东省平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提高政府效能的思考[N];中国人事报;2009年
6 记者 陈林 通讯员 侯锋刚;白水今年为政府效能提升年[N];渭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波 通讯员 尹崎;问责制促政府效能提速[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8 记者 徐恬;大部制改革一年 政府效能大提升[N];深圳商报;2010年
9 张从华;大姚县实施四项制度提高政府效能[N];楚雄日报(汉);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钦麟;政府效能: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N];宁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青艳;激励机制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效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再发;对推进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若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淑红;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的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顺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润生;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5 于伟;公务员流动机制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谢四平;论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5年
7 周世平;我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曹艳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基础及运行机制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9 吴欣煦;我国政府过程中的政治沟通[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戴静;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8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6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