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释学的虚拟社区研究
本文选题:解释学 + 虚拟社区 ; 参考:《图书馆学研究》2013年15期
【摘要】:虚拟社区研究主要针对虚拟社区现象的本质和虚拟社区现象的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几个方面的认识成果进行研究,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虚拟社区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虚拟社区研究带来了活力。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virtual community mainly focuses on the essence of virtual community phenomenon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virtual community phenomenon, social function, development law and so on, and systematizes and theorizes these achievements. This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virtual community. The relation between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is the basic relation in the study of humani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hermeneutics brings vitality to the study of virtual community.
【作者单位】: 信阳农林学院图书馆;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民;陈畅;;基于QFD的虚拟社区成员满意度测评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陈海强;程学旗;刘悦;;基于用户兴趣的寻找虚拟社区核心成员的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3 刘伟;;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对构建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21期
4 柴晋颖;王飞绒;;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年05期
5 王粤;孟魁;张根度;;一种虚拟社区信任机制模型的构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20期
6 金燕;王晓斌;;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方法的三维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14期
7 王宏鑫;;基于解释学的情报学体系结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宏鑫;;关于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04期
9 陈其荣,曹志平;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陈晓荣;虚拟世界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白艳霞;;从与社会的对立到向自然的回归——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自然美情绪高涨何以成为可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宋根成;;论应试文本的二次建构阅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宏鑫;;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层次结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年05期
6 朱玉江;;基于对话理论的音乐教学观[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7 陈芳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现实救赎[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8 傅明根;;“运思”:通往荷尔德林的“诗思”之路——对一种批评的再批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永全;;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赖彦;刘彩霞;;语篇的意向性与可接受性[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路;虚拟社区中兴趣传播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崔锦华;对话式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宏萍;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任晓敏;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东;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2 熊伟;图书馆广义本体论导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体系的重建[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3 冯永泰;;论构建和谐虚拟社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彭华民,侯莹;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唐勇;;网络论坛爬虫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3期
6 刘龙;关于网络经济中虚拟社区与品牌塑造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09期
7 侯智;陈世平;;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需求重要度调整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12期
8 孙颖,毛波;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虚拟社区成员行为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3年01期
9 唐常杰;刘威;温粉莲;乔少杰;;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团信息挖掘的三项探索——挖掘虚拟社团的结构、核心和通信行为[J];计算机应用;2006年09期
10 王兰敬;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简析[J];津图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明君;社会网络和SPC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高强;虚拟社区个体行为逻辑的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庄经纬;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的网络论坛定量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绒;柴晋颖;龚建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戴世洪;;亦幻亦真的虚拟银行[J];成功营销;2007年09期
3 孙丽萍;;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分享行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21期
4 杨阳;刘振宇;夏小雪;;浅析虚拟社区人际互动对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J];大众商务;2009年04期
5 余宁;;基于虚拟社区的客户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7年01期
6 姚若辉;;口碑营销在虚拟社区的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08年18期
7 张琼;李晓慧;;浅析虚拟社区的营销价值[J];乡镇经济;2009年12期
8 陆文佳;;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中的博弈问题分析[J];创新;2010年01期
9 陈天宜;;虚拟社区经营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2期
10 侯大银;;3D虚拟社区寻找“第二人生”[J];互联网周刊;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雪雁;张晓霓;;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维光;;导游虚拟社区类型及其成因探讨[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程志宇;;Web2.0时代企业网络社区营销模式及创新[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志强;虚拟社区与危机扩散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6年
2 ;请您进入“虚拟社区”[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杨霞清 鹏;腾讯联手可口可乐打造3D社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舒;虚拟社区:网络追逐的下一个目标[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张韬;谷歌牵手天涯社区挑战百度[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侯益秀;社区:另类生存[N];计算机世界;2000年
7 本报实习生 马娜;向“网上迪士尼”迈进[N];科技日报;2010年
8 董娟;互动营销“入侵”网民头脑[N];中国经营报;2006年
9 大漠凌鹰;Web2.0催生高薪版主?[N];电脑报;2006年
10 唐汀;久游网的“第二人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晓屏;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雷静;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朱东红;网络社区交互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比较的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包敦安;虚拟交易社区浏览者与发帖者类社会互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涛;虚拟货币运行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康;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环;交易型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聂莉;基于涉入理论的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购买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孙居好;社区成员视角的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赵玲;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罗茂群;虚拟社区中口碑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董晶;虚拟社区个体的知识贡献动机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范双文;基于凝聚力的虚拟社区特征对社区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倪晔刚;虚拟社区中第三方评价模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原丽丽;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虚拟社区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9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03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