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公众网络参与中的“蝴蝶效应”

发布时间:2018-06-24 10:46

  本文选题:公众网络参与 + “蝴蝶效应” ; 参考:《理论探索》2013年04期


【摘要】:从客观上讲,在互联网空间这个虚拟的公共场域里,具备了"蝴蝶效应"发生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如敏感的信息源、信息的裂变式传播、网络环境的难以控制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其发生主要包括事件起源、舆论潮形成和不可预知事件突发三个阶段。从主观上讲,网络参与者个体的心理因素在"蝴蝶效应"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蝴蝶效应"的结果无法预测,应正确引导公众的网络参与,努力规避"蝴蝶效应"发生的负面影响,即要提升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实效性,提升公众网络参与的素质,积极做好恶性"蝴蝶效应"发生后的危机处理。
[Abstract]:Objectively speaking, in the virtual public field of Internet space, it has all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butterfly effect", such as sensi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fission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the result is unpredictable. Its occurrence mainly includes three stages: the origin of the ev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tide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unexpected event. Subjectively,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network participants also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butterfly effect. Because the result of "butterfly effect" can not be predicted, we should correctly guide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twork and try to avoi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butterfly effect", that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forc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Interne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actively deal with the crisi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malignant "butterfly effect".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11BKS075),负责人鲁宽民
【分类号】:D621.5;F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邓正来;;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3 孔德斌;;评“民主失败”——兼论行政集权民主制向道德集权民主制的转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杜承铭;论宪法的自由理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夏纪森;;自由的意蕴——解读《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4期

6 马荣春;;罪刑相适应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杜承铭;论结社自由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价值及其限制[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8 胡肖华;尹华容;;论宪政与自由——以自由主义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9 刘志强;;罗隆基:一个人权理论的构建[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10 马荣春;;论罪刑相适应原则之刑法地位[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3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曹静晖;论中国转型发展中行政指导的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5 林竞君;网络、嵌入性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7 蒋柳萍;多元主义与自由: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毕艳;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贤明;论政治责任[D];吉林大学;1999年

10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小佩;萨托利政治自由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努尔艾合麦提·麦麦提尼亚孜;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甘权仕;哈耶克的自由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邓鹏妃;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冰;当代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逻辑进程[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文强;通向自由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袁彦;哈耶克个人主义哲学释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夏亚非;刑事司法权力关系流变现象的宪政分析[D];湘潭大学;2004年

10 王怡心;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娟;;网络交流之精神分析——脆弱的人性,扭曲的世界[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2 贾友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探讨——兼谈公安大学生网络教育[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现状调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课题组;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现状及对策研究——来自浙江省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周普杰;;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蹇世刚;;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负面影响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6 胡忠明;;安徽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初探[J];理论建设;2006年02期

7 邢勇;;电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6年09期

8 边涯;;届别意识淡薄的负面影响[J];人民之声;2006年10期

9 徐琛;;现阶段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的成因分析[J];岭南学刊;2007年03期

10 王晓亮;;试析欧盟东扩对欧洲防务一体化的负面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杰;杨春辉;;透过当前国际武装冲突的现状分析诱发冲突的心理因素及对策[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向阳;张兵学;;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阳芬;;略论解放思想障碍的排除[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钧演;涂敏霞;;网络时代: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谈起[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5 李从教;;当前“法轮功”痴迷者的思想现状及对策建议[A];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八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永利;朱建春;;100例收容教育学员性心理因素调查[A];全国性与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蓉蓉;;山西人的社会政治心态与山西发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叶汉雄;;和谐社会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地方行政协调发展[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昌富;;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对策[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柯带;杜宇;;论CEPA对香港社会政治的积极影响及如何做好相应的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天梅(作者单位:天水市电教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N];甘肃日报;2006年

2 记者王建新、赖仁琼;努力减少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N];人民日报;2003年

3 禹媚;全民成功潮隐藏的负面影响[N];中山日报;2009年

4 朱少华;警惕富豪家庭剧增对和谐社会负面影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中共商水县委 张绍军;消除农耕文化负面影响,打造“开放开明”先进文化[N];周口日报;2008年

6 陈周驹;关注不健康读物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N];台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陆峰;遏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N];新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董兆辉;全球网络审查进行时[N];解放军报;2009年

9 王惠萍(江苏省扬中职教中心);就业中不可忽视的家庭负面影响[N];江苏经济报;2001年

10 宗和;台湾网络犯罪形形色色 负面影响令人担忧[N];法制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强;欧盟对华决策中的主体间认知差异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国旗;我国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王维宇;上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珊珊;当代全球问题的现状及缓解其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闻竞;国际冲突起因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时勇;大学学历者痴迷“法轮功”现象的心理因素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义清;我国社会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阔;新时期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邢春雷;关于政府机关借调现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10 王丽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61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061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