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社会互动中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
本文选题:网络空间 + 全球治理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9期
【摘要】:网络空间的发展加深了国家政府、全球市场和全球社会的融合,也推动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自治论"到"巴尔干化论"的转变。基于全球信息环境的回归、世界政治的竞争逻辑以及网络空间日渐上升的现实挑战性,国家逐步跻身于网络空间的管控和治理。代表各种利益的行为体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中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分化。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四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分化组合方式:利益共同体、竞争共同体、身份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阵营分化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对目前治理现状的不满,二是基于现状基础上各行为主体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观点分歧,例如对权力布局现状、制度行动者、制度形式和制度延伸性等的争论。而阵营分化和观点分歧最本质的原因则是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即网络空间出现的"权力流散"和利益竞争的结果。作者最后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has deepen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global market and the global society, and also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from "autonomy" to "Balkans". Based o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on logic of world politics and the rising reality of the network space, the country gradually entered the network.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space. The actors representing various interests have emerged in the state, marke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camps in the network space.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and analyzed four different ways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interest community, competitive community, identity community and risk community.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camp of cyberspace lie in the following reasons: one is the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present state of governance, and the two is the divergence of views o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the network spac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such as the debate on the status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the institutional actors, the institutional form and the extensi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most essential reason is the contest of the power and interest of the actors in the network space, that is, the result of "power dispersal" and the result of interest competition in the network space.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rend of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spa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model will be able to balance the country, the market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multi-layer cooperative governance. Patter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基金】: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中美关系中的网络政治研究》(项目批准号:12BGJ01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与政治文化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BGJ00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80;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亨克·奥弗比克;来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全球治理:走向成熟还是衰落?[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1期
2 戴维·赫尔德;杨娜;;重构全球治理[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昊;麻宝斌;;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背景、现状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贞晔;;全球治理变革与全球学学科的构建[J];国际观察;2012年01期
3 陈志瑞;吴文成;;国际反海盗行动与全球治理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1期
4 王明国;;国际授权与国际合作——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关联研究的新探索[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5 徐进;刘畅;;中国学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1期
6 孙伊然;;从国际体系到世界体系的全球经济治理特征[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1期
7 周琦;陈楷鑫;;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机制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8 刘建伟;余冬平;;试论网络空间的世界政治化[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6期
9 任琳;;网络安全:一种全球公共产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吴志成;;全球治理的新挑战及其机制的合法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晨曦;全球环境治理的结构与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邹志强;G20成员沙特参加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陈如钧;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4 张果;网络空间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珲;碳关税方案的比较与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周文鹏;美国网络外交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杨倩;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引导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5 韩建华;网络媒体与现代政党的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旭;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治理责任[D];外交学院;2013年
7 李翔;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8 胡吉颖;基于Minifilter框架的文件系统安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姜帆;中美网络空间合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申丽娟;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参与的战略选择[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兴唐;;“全球治理”的置疑性解读[J];当代世界;2007年12期
2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3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4 葛琳;;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J];新闻爱好者;2008年09期
5 邹学强 ,杨海波;从网络域名系统管理权看国家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3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4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一种对正当性的追问[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谢雪华;;关于全球治理的几个问题[J];湖湘论坛;2009年02期
6 赵海月;王瑜;;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J];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7 王金良;;全球治理:结构与过程[J];太平洋学报;2011年04期
8 毛德松;;峰会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5期
9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动态[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10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趋势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4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弗雷德(Frederico Benedito Congolo);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与全球治理的重塑[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_g超;“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机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外交学院;2005年
6 吴娟;全球治理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及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媚;全球治理中的联合国[D];外交学院;2006年
9 姜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蒋宛歆;利益重构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0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10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