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要从触点考虑移动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04 21:25
【摘要】:正对于移动互联网,首先要从认知开始。在2013年有一个被用烂了的词叫"互联网思维",我想讨论一下移动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说到认知的问题?因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讲,每当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通常会用老的方式来看它。举个简单的例子,马车以前是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汽车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办法界定汽车,所以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把汽车叫做"不用马拉的车",这种过去的认知会影响到我们对于新事物的观察视角。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移动的潜力的时候,我们最容易把移动当成某种路径,这从对于移动的不同的
[Abstract]:For mobile Internet, the first step is to start with cognition. In 2013, there was a busted word called "Internet thinking," and I wanted to talk about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Why are we talking about cognitive issues? Because from a human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whenever we encounter a new problem, we usually look at it the same way. For example, carriages used to be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for human beings, but when cars first appeared, they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way to define cars, so we naturally called them "horse-free cars." This past perception can affect our perspective on new things. So, when we first feel the potential of mobility, we're most likely to think of it as a path, starting from th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分类号】: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文;;华为辞职事件的传播学分析[J];传媒观察;2008年02期

2 甘莅豪;樊小玲;;“精品”与“合作”:两岸“XX制造”形象广告的框架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1年02期

3 孙波,林宣雄,李怀祖;高层管理者决策支持系统的多层次处理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4 陈默;研究“问题学”[J];西部大开发;2003年06期

5 肖川;我的教学主张!![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Z1期

6 张茉楠;企业家环境扫描的影响要素及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7 马建生;;管理者应走出沟通的误区[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09期

8 项保华;冉敏;;衰退困境中企业CEO变革的机理[J];技术经济;2007年11期

9 曾照英;王重鸣;;创业者的认知意焦点对融资决策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8期

10 曾昊;齐善鸿;;凸显价值主题的组织文化认知框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媛媛;;认知框架下的介词探微[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王小凤;;英汉科技翻译过程的多维思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小风;;英汉科技翻译过程的多维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谢静;陈俊美;;共意建构: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的动员与组织——以复旦大学“媒介素养行动小组”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郭美云;;一般群体知识的多主体认知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9 刘学惠;;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同义词辨析及其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业务激励:难以改变的惰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刘由芳;未来军队的知识管理[N];解放军报;2001年

3 刘涤宇;本不该微弱的声音——建筑师和居住话题[N];建筑时报;2006年

4 文能王;关于“新乡土文学”的对话[N];文艺报;2006年

5 董国平;“选择点”要问出处[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王昆欣;饭店设计培训计划要考虑企业和员工的需要[N];中国旅游报;2003年

7 江雪;品牌价值是这样形成的[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刘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10 ;小议法律知识人公共化现象(上篇)[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天贤;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3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璐yN;认知框架下俄语空间前置词的隐喻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熊艳妮;意识形态:两种视角的交汇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俊飞;认知框架下意义的动态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海霞;NP_1+Vi+NP_2结构的配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树念;认知框架下英语词汇多义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倩;框架理论下英汉跨文化的翻译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洋;现代汉语粘状动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董秀英;定中超常搭配的嫁接沟通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锦男;认知框架下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知博;认知框架下的篇章连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31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