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论新媒体的现代特征及其对当代经济活动的影响——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1-26 13:29
【摘要】:传媒学着重分析媒介工具的社会作用,而信息经济学主要关注信息本身的缺陷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文章认为无论是从传媒学角度还是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传媒都是媒介工具与信息的统一体,两者密不可分。重新界定传媒的重要价值在于,可以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传媒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作用,即传媒尤其是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完全性、克服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降低信息的搜寻成本。这一理论分析对于解决信息经济学的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克服困扰理论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等方面的问题则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传媒在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大的危机发生后为经济研究提供理论根据,为辅助政府调控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线索。
[Abstract]:Media studies focus on the social role of media tools, while information economics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defects on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media are the unity of media tools and information, both of which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angle of media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redefining the media lies in that it can reveal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media on economic activities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at is, the media, especially the new media, can reduce the in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o overcome the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and reduce the search cost of information. This theoretical analysi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overcoming the problems of market failure that beset the theoretical economic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conomic research in the macro and micro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media, especially after the great crisis, and provides a certain policy clue for assisting th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G206;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韵;邱国景;;新媒体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杨;;新文化运动的地域展开——以安徽地区的书、报、刊等媒介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任云仙,牛杰;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赵文;;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的认识及其抵御主张[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4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5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张长有;;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周爱武;;现代传播学视野下的五四期刊专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方芳;;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公正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王延涛;;廖仲恺的经济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进华;;“九一八事变”前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文字媒介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进华;;20世纪初在黑龙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电子媒介[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4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费成;;信息经济学综论[J];图书与情报;1991年03期

2 刘植惠;;信息经济学与图书情报工作[J];重庆图情通讯;2001年04期

3 刘永强;信息经济学研讨会观点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0年01期

4 王槐;论信息产业经济学[J];图书情报知识;1993年02期

5 朱珍;信息成本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情报;2003年05期

6 熊泽林;液晶新媒体的广告运动[J];传媒;2003年11期

7 陈琪楠;;浅析新媒体的竞争优势和劣势[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3年07期

8 ;创出新天地[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年05期

9 沈向军;;关于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思考[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6年01期

10 曾会明;;世界杯:新媒体的催化剂[J];广播电视信息;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峰;杨春霞;;网络新媒体与都市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闵友钢;蒋慧钧;;抓住“技”遇 融合共存——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节目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4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5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志远;韩志国;;浅议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9 赵晓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网络时代,呼唤突发事件报道步入转型期[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霍静;;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数字化报业已然到来[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晓东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伯溆;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媒体[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钱德拉;新媒体与商业伦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洋 黄娜;招标无忧 央视“笼络”新媒体[N];财经时报;2006年

4 郑伟 (作者系北大方正电子副总裁);全民阅读终端将无所不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袁雪;“中国转播商要作出更大贡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马晓芳;央视详解转播方案 新媒体转播奥运北京“亮剑”[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盛伟;重构媒体帝国版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李亚馨;拓展新媒体领域 新华财经媒体千万美元购SP公司[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仇方迎 赵凤华;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三大焦点[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张莹;“数字新媒体”孕育和谐融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4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5 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8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陈玉和;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丁志雯;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吕s,

本文编号:2358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358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