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网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过程的视角
[Abstract]:For the local enterprises integrated into global manufacturing network,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external inform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extends the idea that ZahraGeorge divides absorptive capacity into latent and realistic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n the enhancemen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218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a sampl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degree of network location and network siz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bu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etwork connection strength on the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network requirements on the real absorptive capacity is mediated by the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In addition, the cooperative knowledge integration mechanis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e real absorptive capacity.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network innovation, and has certain participation value to the local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2G0201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CGL10YB) 浙江省“决策科学与创新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2JD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F270.7;F425;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2 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桂林;;网络沟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资源获取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2 刘艳巧;;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3 卢林;姜滨滨;;产业集群与社会资本:一个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4 周立新;刘伟;;网络位置、组织学习与家族企业绩效:家族承诺的调节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刘峗;;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9年10期
6 陈爽英;井润田;龙小宁;邵云飞;;民营企业家社会关系资本对研发投资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7 刘冰;符正平;邱兵;;冗余资源、企业网络位置与多元化战略[J];管理学报;2011年12期
8 李浩;;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知识管理框架及进展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9 侯广辉;张键国;;企业社会资本能否改善技术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3年02期
10 朱礼龙;周德群;;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益协调——一个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新敏;吴丽娟;王琳;;权变视角下企业网络位置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炎;周娟;;企业合作网络中关系强度和结构对等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半导体战略联盟网络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文;赵炎;;复杂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研究——一个整合社会资本与结构洞的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曹英慧;周长辉;;小组创新:组间网络位置、组内联结强弱以及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影响[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宏贵;熊胜绪;;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永强;白璇;赵冬阳;史亚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陈默;刘海建;彭浩;王霄;;企业社会资本层次性特征及对企业创新的影响[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党兴华;张巍;;网络位置、企业能力与知识权力——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陈默;梁鲁晋;;欠发达地区中小制造型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陈默;梁鲁晋;;中小制造型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平;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俊;企业网络与知识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静;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知识整合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梅德强;科技创业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合作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李雷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吕晖;供应链社会资本、信息共享及运营绩效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俊娜;集群企业域内外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倩;基于DEA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秦明青;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团队社会资本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牛志飞;知识资本、物流能力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余志杨;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服务性中介机构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6 何霞;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勇;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军;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陈婷;企业网络与创新模式[D];汕头大学;2011年
10 舒丽涛;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增耀;王喜;;产业竞争力、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谭劲松;何铮;;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3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吉祥,胡小兵;基于安全策略的企业网络设计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老杨;构筑安全的企业网络[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年46期
3 周斌,朱陶业;企业网络防病毒方案综合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灵犀;集成全能,企业网络应用新亮点[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年02期
5 张帆;企业创新网络生成与构建成因及条件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6 刘冰;陶海青;;知识流动研究范式的一个扩展——从企业网络到企业家网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2期
7 任志安;;企业网络:一种跨企业界面的知识共享组织[J];生产力研究;2006年01期
8 牛思先;;构建企业网络病毒防护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11期
9 徐庆东;;论模块化生产与现代企业网络[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10 瑜文;;主动防御须“有的放矢”[J];软件世界;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明;张敏;;现代企业网络与eHR[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2 张庆华;;发挥企业网管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晓明;郑少仁;;面向网络的动态病毒防治的研究[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刘永红;;企业信息安全策略管理[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东;;非一体化、准一体化与企业信息化[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许金叶;金光华;袁树民;;网络管理会计:信息经济下的企业管理会计[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姜作廉;;现代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A];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王安民;吴建材;谢永平;;商业生态系统进化机制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王平山;杨联萍;辛颖;;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实践[A];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年
10 陈忠成;;OA自动化信息系统在多项目管理中的运用[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企业网络杀毒软件技术取得新突破[N];人民邮电;2007年
2 本报记者 闫冰;以创新方式实现“沟通”[N];网络世界;2008年
3 李瀛寰;从统一通信到统一沟通[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那罡;制造业网络安全寻觅“一站式”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5 范毅波;企业网络的三角支架[N];网络世界;2003年
6 本报记者 朱杰;Array让网络应用更流畅[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7 鄂州市烟草专卖局 江光中;能否用开放的心态来管理企业网络[N];经理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朱杰;这个视频应用无需改造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张琳;迈向智能身份安全从IP到ID[N];网络世界;2006年
10 筱琳;方正“王管”锁定“害群之马”[N];中国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德建;网络治理的生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喻卫斌;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网络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平;企业网络研究:社会生物学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2 闵婕;企业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1年
3 罗杰;基于信息平台的企业资源整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任敏;基于Web的企业网络离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志山;J2EE技术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孔祥凤;企业网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7 郑迪颖;基于动态模型的网络安全体系及其在大型企业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刘晶;基于风险控制的对病毒及反病毒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曹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网络营销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小飞;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62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36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