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联网业务基于流向的精细化运营探讨
[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crude pipeline" to "intelligent pipeline" is an important change carried out by operators. Based on the Internet market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ifference of global resourc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y and scheme for operators to provid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flow of Internet services. By identifying the access of Internet traffic to resourc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ombining with the deployment of QoS strategy, priority is given to ensuring the high quality bearing of key directional resources, and further providing charging to distinguish traffic flow direc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s. Differential 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翔,奉余莽;IP网络中提供QoS支持的方案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04期
2 华蓓;基于IP网络的服务质量(QoS)参数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平,李明;基于IP网络的QoS体系结构[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华蓓,熊焰;无线移动网络的综合服务模型与资源预留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04期
3 姚诸纬;;浅析未来宽带通信业务的应用与验证[J];信息通信;2011年06期
4 韩新启 ,刘玉贵 ,杨学良;QoS映射的区间映射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30期
5 盖玲兴;辛明军;周兴社;;基于MAS的电子政务系统自适应主动控制策略及其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7年S1期
6 王丽华;;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4期
7 葛子毅;程绍银;蒋凡;邓伟锋;;P2P网络上的寄生网架构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年S2期
8 张志群,张春红,饶超,丁炜;MPLS宽带网络技术讲座——第3讲 CR-LDP信令协议与RSVP扩展协议[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9 刘均,郑庆华,李洋,李人厚;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动态自适应QoS分布控制模型[J];通信学报;2002年09期
10 郑庆华,刘学敏,张之明,陈奇;IP网的一种分层自适应服务质量控制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连兴;陈四军;郑合锋;韩世刚;;一种基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算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雅洁;基于CORBA的多维QoS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张云勇;开放系统中移动性研究——基于agent的计算基本架构(ABCBA)[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马志龙;基于用户感知质量优化的流媒体服务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黄泽汉;基于服务质量的物流保障网络路径规划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宝虹;基于多层架构模型设计的呼叫中心设计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卢永军;电信级NGN承载网的QoS实现与监测[D];中山大学;2010年
3 刘伟;基于混沌算法的视频会议图像加密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蔡珍珍;IP网络的QoS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王延年;隧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黄红飞;人工智能技术在QoS组播路由算法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7 粟丹;基于VINT的MPLS特性分析及在远程虚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朱晓敏;基于IP服务质量(QoS)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路冉;MPLS流量工程中的CSPF技术研究及仿真[D];河北大学;2004年
10 邹宗惠;IP QoS测量技术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玮;IP网实时业务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1999年03期
2 汪芸,顾冠群;网络服务质量(QOS)参数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辉;;一种支持QoS约束的Web服务模糊匹配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11期
2 杨淑明;;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现状分析和展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5期
3 陶明峰;;高可靠调度信息网的实现[J];电力信息化;2010年12期
4 刘志治;;多业务差异化运营的利器——城域宽带网QoS机制[J];电信网技术;2007年05期
5 罗忆祖;;DPI技术助力运营商精细化运营[J];电信网技术;2009年03期
6 杨然;;“网络中立”论下的利益交锋[J];世界电信;2006年11期
7 李峻;;互联网的回归[J];互联网周刊;2008年02期
8 蒋林涛;;互联网引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电信科学;2008年01期
9 杨然;;Exabyte、Zettabyte背后涌动数字洪流[J];世界电信;2008年05期
10 克丽;;中国企业对互联网业务下手已晚[J];每周电脑报;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互联网广播与广播互联网技术探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秦大伟;;专注接入,运营内容[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3 郭剑锋;蔡圣华;;互联网资源在Web2.0中的自组织特性与管理模式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江春雨;;宽带差异化服务解决方案[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蓝青;;对固网运营商引入IMS若干问题的思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赖卫国;王其忠;曾礼荣;;移动通信网和WLAN融合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大伟;;专注接入,运营内容[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占霞;;FTTH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志宏;朱毅虹;;3G业务及其发展思路[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崇鲁;;固网运营商的杀手级应用在哪儿?[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杨明;烽火通信PTN提升QoS能力[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记者 史芳;东芝Qosmio多媒体笔记本先声夺人[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3 封啸;山西铁通全面提升互联网质量[N];人民邮电;2007年
4 本报记者 伊佳;个性化QoS对症NGN[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喻峰萌;QoS护航视频会议[N];网络世界;2004年
6 ;提高统一通信QoS服务质量的4个步骤[N];网络世界;2009年
7 蔡强 罗斌;客户需求决定Qos未来方向[N];通信产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周蕾;宽带网实现QoS新突破[N];网络世界;2004年
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柳晶;开放QoS控制能力赢得更大宽带红利[N];通信产业报;2010年
10 林海;让互联网惠及“下一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岳欣;固定网络运营商转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李雷;基于多维度融合的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山栋明;电信管制视角下多运营商互联格局中的互联资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微软公司的互联网业务战略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朱久峰;H省电信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陈昌文;湖南电信互联网业务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立涛;电信运营商如何在互联网发展中获利[D];厦门大学;2007年
5 曹承龙;IP网络运营商的流量采集分析和QoS有效结合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马骋;黑龙江通信公司互联网业务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佳;基于PBB-TE技术济南网通大客户分组业务实现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汝清;互联网网间互联质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高超原;平顶山宽带市场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潘勇;固网电信发展潜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3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38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