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区域关系比较研究——以马鞍山和芜湖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8 05:11
【摘要】:从信息流的角度,选取电信话务量和网络发帖量两组信息流数据,以马鞍山和芜湖为例,进行同一区域中不同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差异化城市—区域关系特征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城市区域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数据分析认为:尽管芜湖和马鞍山是两个发展特征相近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其区域联系特征具有鲜明的差异性;马鞍山构建的区域联系分布集中,对个别城市依赖度高,而芜湖构建的区域联系分布分散,区域联系结构层次丰富;马鞍山表现出和邻近城市建立强联系,联系跨度较小,区域辐射影响力小,而芜湖在建立邻近联系的同时,能与较远区域的城市形成较强联系,联系跨度大,区域辐射影响范围大。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formation flow, two sets of information flow data are selected, which are telecommunication traffic and network posting. Taking Ma'anshan and Wuhu as examples,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entral cities in the same region.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urban regional relations is explored. 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Wuhu and Ma'anshan are two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with simila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ir regional link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The regional connections constructed in Ma'anshan are concentrated and highly dependent on individual cities, while the regional connections constructed in Wuhu are scattered and have rich levels of regional links. Ma'anshan shows a strong connection with neighboring cities, with a small span of contact and a small regional radiation influence. While Wuhu has established adjacent links, it can form stronger ties with cities in distant regions and has a large span of connections.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radiation is larg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82、411711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17090201)
【分类号】:F49;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王鸣;江勇;柴舟跃;;基于企业物流联系的区域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2 沈丽珍;罗震东;陈浩;;区域流动空间的关系测度与整合——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12期

3 罗震东;何鹤鸣;韦江绿;;基于公路客流趋势的省域城市间关系与结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10期

4 赵渺希;唐子来;;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腹地划分[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5 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6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城;论城市化与劳动就业[J];财贸经济;2002年09期

2 孔凡娥;周春山;;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3 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4 王德,赵锦华;城镇体系分析系统的升级开发与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5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6 雷菁;郑林;陈晨;;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以江西省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7 沈丽珍;;新空间观研究的进展[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8 沈丽珍;罗震东;陈浩;;区域流动空间的关系测度与整合——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12期

9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6期

10 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冉燃;建设用地:芜湖“试”出了什么[J];w,

本文编号:238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38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