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创新驿站双边平台的动态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9-04-03 22:00
【摘要】:创新驿站是多种科技中介组织在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中一种创新型的组织发展形式,其功能是将技术创新和合作等科技资源在中小企业间进行配置,以提高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的效率。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得到政府及各方的积极支持,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于创新驿站如何高效运行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创新驿站的健康运行。在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研究了创新驿站平台初始规模对平台今后发展路径的影响。结论表明:创新驿站平台的发展路径与组间网络外部性和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密切相关,且平台是消亡还是存活,严重依赖于"初始条件",即初始的双边规模。
[Abstract]:Innovation Post Station is an innovative form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conomy represented by network economy of vari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ts function is to alloc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ost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has been active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all parties, and the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s good. However, for the economics of how the innovation post operates efficiently, th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lags behind,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post s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lateral market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scale of innovation station platform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latform from the viewpoint of dyna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innovation station platfo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twork externalities among the groups and the size of the cross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whether the platform is dead or alive depends heavily o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that is, the initial bilateral scal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紫金农商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2032)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08AJY02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分类号】:F49;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颂德;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06期

2 蔡晓兰;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的选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1期

3 李文博,许秀玲;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动因及发展路径[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4 于丽娟;祝爱民;郭涛;蒋文扬;;基于核心能力类型的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7期

5 周浩军;蒋天颖;;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J];软科学;2007年02期

6 黄安国;张海英;;基于企业核心业务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曹tD玮;李瑞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一个理论构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8期

8 李珍;蒲文慧;;产业集群:长春市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仝群旺;;论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8年30期

10 杨樱;;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分析——基于战略集团图分析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汉霖;;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瑞金;;具有重叠业务的双边平台企业竞争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红岩;陈荣耀;;企业文化与战略构架——论国有企业战略发展路径与思路[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tD玮;相里六续;;组织学习与集群发展路径演化:鲁尔区钢铁产业集群的案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西川;吴剑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与企业技术体系绿色度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6 郭骁;;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代际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演进机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7 王涛;任荣;;高技术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路径研究——以IT制造企业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姜正权;;企业科学发展模式初探——略论技术创新与技术路线图[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元;王革;孟弘;;技术路线图与“‘十二五’科技规划”[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姚毅;刘玲;;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科技规划[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东坡;民营发展路径:产业集群[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松战;以战略性眼光审视新兴产业 结合自身优势选准发展路径[N];洛阳日报;2011年

3 记者 江山;寻找“蓝海”[N];无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蕊 袁达珍;“科学发展”让企业看清前进路径[N];江苏经济报;2008年

5 记者 殷婷;龙头企业找到加速发展路径[N];黄石日报;2009年

6 李富有;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N];陕西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杜文;充走“捷径”海信稳健收购科龙[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江山;台资劲刮科技创新“风暴”[N];无锡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建永;四川省中小企业确定五条发展路径[N];商务时报;2008年

10 记者 姜鹏飞;解析龙头企业之发展路径[N];嘉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凯;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非价格竞争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凯;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非价格竞争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娜;双边平台企业价格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万方荣;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崔春莹;市场网络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高松;品牌资产动态模型及增长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郭金喜;产业集群升级:一个行业协会治理视角的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嵌入性与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周浩军;浙江省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3 彭利;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马锐;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5 徐婧;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岳勋;温特主义模式下我国OEM企业发展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刘蓉娜;质量因素影响下的双边市场平台均衡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8 龙丽丽;双边市场的网络构建、盈利模式及竞争优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尹龙;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平台厂商定价与竞争策略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10 彭讲华;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网上购物平台的定价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3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453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