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网络青年求虐亚文化的兴起及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1 17:34
【摘要】:网络求虐是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其本质是青年对传统、主流的交往方式的颠覆与重新建构,是网络时代背景下青年创造的特殊的文化形态。网络社会的兴起是网络青年求虐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青年求虐亚文化体现出了青年群体的创新精神,并在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宣泄青年不良情绪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青年价值失范危机和发生网络暴力的可能。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分类号】:C913.5;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子茜;汪先平;;试论网络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蔡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7年01期

4 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5 李晗龙;高军;;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J];学术交流;2010年02期

6 胡疆锋;;恶搞与青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尚奎;;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矫菲;;网络恶搞文化中的传受双方心理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3 杨柳;;消解与恶搞的狂欢——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与青年亚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周建波;;亚文化制约经济发展的机理论略[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5 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6 任红娟;;浅议青少年亚文化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9年16期

7 李丽,万林艳;质疑:反文化的主文化尺度[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蓝若宇;;浅析文化的身份与认同——以网络恶搞为例[J];传媒观察;2010年03期

9 李尚奎;;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许卿彦;;网络恶搞文化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文捷;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思敏;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路径[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清活;中英传播学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吴兴民;秩序、冲突与转变[D];上海大学;2008年

10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玮;新闻戏仿现象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峰;我国休闲娱乐型SNS网站发展的传播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东刚;网络视频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利勇;网络“恶搞”的刑法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俊菲;虚拟社区中的文化生产[D];兰州大学;2011年

8 高歌;我国当代媒介反文化倾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希;边缘的抵抗,话语的狂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陈鹏;文化产业的反文化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黄晓武;文化与抵抗——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3 蔡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7年01期

4 曹明香;罗烨;;初探网络暴力时代的理性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5 赖焱烽;范忠烽;;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亚文化探析[J];南方论刊;2007年03期

6 韩启超;;难道真要“把自己娱乐死”?——评网络“恶搞”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1期

7 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姜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求索;2006年03期

9 韩秋月;;让崇高真正崇高[J];人民公安;2007年01期

10 任斐;;无国界的网络暴力[J];世界文化;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文慧;蔡丽;;媒体“恶搞”行为的文化心理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安德列耶娃;夏伯铭;;青年亚文化:价值规范和价值体系[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06期

3 任翔;;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徐凡;;从青年亚文化视角看“李宇春个案”[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5 浦颖娟;孙艳;征鹏;;大学生与网络青年亚文化关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4期

6 薛艳;;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80后的叛逆与担当[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7 郭瑞迎;;试论青年亚文化的代际之维[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6期

8 王曙光;青年亚文化社会功能浅析[J];社会;1985年01期

9 史镜;;亚文化对青年传统观念的冲击[J];青年研究;1985年06期

10 阿每;;红杏出网谁之错?[J];程序员;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晓静;;论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张一鸣;;基于网页信息的印象形成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任翔;;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4 毛满长;陈伟东;;社会资本:候选人“区别动员”的行为逻辑——以武汉市J社区直接选举为个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昱;;科层与网络的融合——社区组织的结构[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6 孟宪武;;虚拟性爱——当代性科学研究的新课题[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南静;;浅析媒体娱乐化风潮对青少年的影响[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晓霞;;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基本特征解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大林;;虚拟世界的性——网络性现象剖析[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毅;;网络社会:人类新的生活领域[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周红云;村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对山东C县和湖北G市等地若干村落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社会工作介入与儿童社会资本建设[D];山东大学;2007年

2 秦静花;互联网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消解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朱庆华;青年亚文化与百事品牌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吴浩;论当代青年亚文化对青年身心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艳;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80后文化价值观趋向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希;边缘的抵抗,,话语的狂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阴良;通过新闻进行抵抗[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丽娟;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抵抗[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吉冬;中国互联网青年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倩;当前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审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7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497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