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堵”到“疏”的政策学习: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行动变迁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of network participation on the public management and network governanc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which not only challenges the public management, but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combs a series of regulatory and monitoring means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ponding to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holds that the government promotes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by establishing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etween the network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openly soliciting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and finally sums up the policy learning process and its great meaning embodied in the change of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from "blocking" to "thinn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630;F49;D6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旭培;吴麟;;施放“决策气球”与公共政策制定[J];当代传播;2006年06期
2 干咏昕;;政策学习:理解政策变迁的新视角[J];东岳论丛;2010年09期
3 黄学华;吴科主;周传华;;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公众参与渠道建设情况及对安徽的启示[J];电子政务;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以德治国”方略的鲜明时代内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杨金刚;走出民主观念的五大误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金怡顺;永保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优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孝哲;;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强;;中国法治化的动力模式及其必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方徽聪,黄学文;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设[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梁宏;;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朱文鸿;;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晓明;;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5 柯利;;邓小平的实践哲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雅静;;论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曹姣星;;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林;李敏;陈玉新;;大学生要做创建安定、和谐校园的模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9 刘熙瑞;;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刚;;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胡同民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傅小兵;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业雷;网络社会视阈下虚拟领导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7 于云云;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制度防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高燕;Learning 2.0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春秋;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有效机制探析[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争艳;;以在线办事与公众参与为核心建设政府网站[J];电子政务;2007年12期
2 耿昭;;对政府网上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思考[J];电子政务;2008年Z1期
3 林梅;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策略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陈潭;;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5 张秀兰;徐月宾;张玉荣;;社会政策创新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2期
7 李迎生;张朝雄;;农村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8 丁煌;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01期
9 贾金玲;;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与政策创新研究[J];求索;2009年05期
10 关信平;;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国创新[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云;;欧盟电子政务动态[J];信息化建设;2010年02期
2 王芳;;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五十) 国内外电子政务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界;2006年12期
3 周慧文;各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定位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05期
4 梁国健;;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政府治理[J];湖南农机;2010年05期
5 邢黎闻;;立陶宛:发展中的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09年02期
6 ;时事政策[J];中国信息界;2003年16期
7 汪向东;;从不同发展模式归纳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以联合国DPEP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的研究为例[J];中国信息界;2006年09期
8 仇壮丽;何振;陈艳红;向立文;;“电子政务基础”课程改革与电子政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年03期
9 马晓东,周晓丽,杨占营;论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10 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勇;;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思考[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栾珊;王坤;;电子政务项目合同的性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陶学荣;徐右谦;;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祖勤;田恩舜;钞鹏;;现代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职能论纲[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袁岳;;以B都市A区政务环境评估来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评估的新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王元珑;程光照;;关于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改革的初步认识[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晶波;;美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志华;苏祖勤;;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美国政府职能调整及其启示——以美国联邦政府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绥州;;试论我国地方公共部门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X;;浅论政府绩效评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志河;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十名[N];焦作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焦艳丽;中欧信息社会西安碑林区示范项目启动[N];西安日报;2007年
3 陈丽容;汪向东:信息化为政务改革提供新的手段与契机[N];通信信息报;2007年
4 张松;全球各国电子政务排座[N];北京科技报;2002年
5 李继涛;老边区 电子政务上台阶[N];营口日报;2010年
6 宁风;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委员: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提高电子政务能力[N];人民邮电;2011年
7 小雪;美国的电子政务[N];金融时报;2005年
8 刘韬;香港电子政务迈大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涂序平 记者 贾芳;万载开通全省首家县域电子政务网[N];宜春日报;2007年
10 杨晴川;美电子政务:利益攸关国民自然关注[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范静;G2G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及信息安全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刘普;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徐德明;澳门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与系统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叶勇;政府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绩效考核视野下的透明政府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羽;英国政府首席技术官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涛;西藏电子政务发展有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王冬瑜;重庆交通电子政务协同管理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白毅;中新政府网站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王铮;电子政务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潘发广;论我国“政府再造”的途径选择[D];南昌大学;2005年
8 张琼;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5年
9 冯戎;建设中国特色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黄乔松;“和合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7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51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