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行为、政府引导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单位】: 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类号】:D630;F49;D6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2 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海东;尹稚;;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动机分析——我国地方政府与城市规划制定[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2 李扬新;;“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研究基础——关—于“档案信息利用效益”的理论认识[J];档案管理;2007年05期
3 韩兆柱;黄钦;;行政权力腐败的模型分析及治理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龙潭;;由瓮安事件反思地方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方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5 赵敏;;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现状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鞠英杰;;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影响力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13年06期
7 陈宏;陈启源;雷艳佳;;浅谈地方政府品牌的打造[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许清清;;公共行政变迁背景下民法理念在行政法领域的渗透与融合[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谭和平;;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其消解——基于信息公开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吕玉玲;;地方政府品牌打造的六个维度[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袁建辉;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单联成;城市社会公共性构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谢金林;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汪志强;转型社会中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爱华;我国低代价行政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褚江丽;当代中国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琴;政策网络视阈下的政府执行力提升机制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一杰;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马玉欢;论“权力资本”[D];新疆大学;2011年
4 郑培筠;论我国城市房屋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成帅;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内部究责机制探析[D];延边大学;2011年
6 熊顺燕;政治生态视域下节约型政府建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郑子敬;政府行政权力审计理论与运作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郑晓燕;论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夏天;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飞;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小波;;试论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途径[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2 张洪武;;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治道变革[J];理论导刊;2008年08期
3 丁元竹;为社会不利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构筑新时期社会保护体系[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541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54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