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物联网环境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

发布时间:2019-10-09 06:16
【摘要】: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地质资料分布式和集中式馆藏现状下,要实现集群化服务,提出引入物联网技术,采用分布式智慧化管理服务模式。从物联网环境下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架构出发,阐述了物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馆藏地质资料管理的智能化,资料馆建筑设备的智能化,以及地质资料服务的智能化。并得出结论,启用物联网环境下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现人性化、高效化、多元化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将是大势所趋。
【图文】:

架构图,联网环境,架构


模式恰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2物联网环境下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物体信息,实现对物体随时随地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达到识别、管理和控制之目的。“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2.1物联网环境下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架构物联网环境下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是自动化和感知化、来实现地质资料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化。总体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图1物联网环境下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架构感知层负责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网络层用于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资料、用户的信息。应用层属于管理服务系统化的实际应用层面,它主要是实现智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上述各层相互依赖、重叠,从而为主动为资料用户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服务。2.2物联网环境下馆藏地质资料管理的智能化实现馆藏地质资料智能化管理的前提,在于地质文献资料的无损采集、流畅传输和有序应用。通过部署在地质资料上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可以完成对单个文献的标识访问。电子标签具有可读写功能,其电子数据可根据需要记录各种信息,如书名、架位、馆藏地点等,同时也具有可塑性,能依附于图书、音像制品等信息载体,读者不易察觉、安全性高,可以方便地实现自动化文献识别和文献信息采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利用电磁场的空间耦合及射频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在电子标签接收阅读器发出的信号后,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存储于芯片中的信息给阅读器[4]。阅读器将采集的实时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递到中央信息中心,从而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专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研究”资助(编号:1212011120457)
【分类号】:F426.1;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文珏;周舟;;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年05期

2 田秀娟;;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图书馆[J];情报探索;2011年05期

3 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年09期

4 尚武;;完善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矿业;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艳;田新忠;;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以新疆地质资料馆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2 贾文珏;申世亮;周舟;;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构架设计[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年06期

3 陈清利;;物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李毅;;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应用初探[J];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10期

5 贾文珏;周舟;;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年05期

6 春生;;试论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李娜;吴红梅;曾庆飞;胡克宽;;地质资料集群化管理系统中的符号配置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5期

8 闻绍毅;李洋;;辽宁省地质资料产品体系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年01期

9 陈铭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地质信息化领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05期

10 卢艳兰;刘静春;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学东;基于WEB的地学数据集成与发布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珂;多源栅格数据统一化处理模型及插值算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马忠花;青海省地质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陈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田启宽;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付恒一;基于CRM的地质资料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贾子龙;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及实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林关煜;地质数据的展示、传输及格式转换的相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贾文珏;申世亮;周舟;;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构架设计[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年06期

2 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年01期

3 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1期

4 贺冰清;王均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地质工作体系[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02期

5 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圣明;;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办法》 不断提升地质资料管理水平[J];浙江国土资源;2009年02期

2 谢玉娟;;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3 李卉;於顺然;;江苏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4 许百泉;颜世强;王黔驹;丁克永;;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J];中国矿业;2013年07期

5 连健;丁克永;吴小平;许百泉;颜世强;王黔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国外发展形势跟踪研究[J];中国矿业;2013年07期

6 刘佳;;谈油田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5期

7 ;天津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J];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09期

8 岳尚华;;基层地质资料管理亟待完善[J];地球;2012年10期

9 邱建平;;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大有可为[J];浙江国土资源;2006年03期

10 ;关于2006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的通报[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茹湘兰;;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2 白玮;;浅谈企业如何加大地质资料管理力度[A];新情况 新热点 新方法——2009档案工作透视[C];2009年

3 宋东梅;刘珂;;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化服务[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4 尤孝才;徐向阳;王瑞敏;;重视和加强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丁克永;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丁全利;《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出台[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丁全利;涉密地质资料管理有新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通讯员 康维海;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站查询服务人次达45000人次[N];青海日报;2008年

5 记者 于德福;部署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记者 崔熙琳;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亟待加强[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张明金;华东冶金815队地质资料管理严格[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记者 丁全利;抓住机遇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张蕾;我国加强地质资料管理[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张立海 任香爱 张晶(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物地质资源亟待科学管理[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浩东;中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郝明悦;内蒙古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杜楚;全国多比例尺地质图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546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546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