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产品集成创新管理研究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3 16:35
【摘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的提出了“创新型国家”战略,恰逢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产品创新显得适时而迫切。 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起步较晚,但从90年代末期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启动了跨越式爆炸性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用户群,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网络,但是我国的大量移动通信产品仍然被国外的产品和技术所垄断,如何设计开发出我们自主的技术和产品,如何搭建一个可靠而有效的产品集成创新平台是我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的产品管理、合作管理等经验,本文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在笔者熟悉的专业领域中提出并分析了产品集成创新管理方法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并对该系统的运行规划、运作方法、以及团队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系统的运行绩效情况,本文从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并单独分析了移动通信产品的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方法。随后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提出了集成时间、集成度和集成成本之间的关系和优化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应用讨论。最后运用之前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3G这一集成创新的代表,具体分析了移动通信产品集成创新系统的实际运用。
【图文】:

模型图,集成创新,模型,产品创新


笔者在对产品创新系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己有的集成创新理论研究,结合当前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背景,以及移动通信行业的特点,对集成创新研究予以归纳、总结和作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引入了如下的体系模型「了〕(如图3.1)。它包含:第一层次,处于支撑地位的管理集成和信息集成;第二层次,处于核心地位的产品创新所需的创新要素资源集成:技术、知识和组织集成;第三层次,处于拓展地位的结构集成:资源来源的空间集成和产品创新结构的过程集成;第四层次,处于首脑地位的战略集成。图3.1集成创新模型3.1集成创新要素:(l)技术集成产品创新需要多种分支技术的融合,技术集成开发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

知识平台,创新过程,产品创新


犷鄣冉嵌忍岢隽诵矶喙鄣悖嘈鄫蘼鄞幽母龉鄣憷纯矗嗾?心竞争力实质体现在企业所拥有的积累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运作能力「9〕。产品创新的知识活动过程如图4.2所示,借助知识挖掘工具从知识库和知识网络获取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构成产品创新项目组的知识系统。该系统历经知识整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运用等环节实现产品创新。被被据弃的知识 识识·知识整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理 卜 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卜)、!11只j七公‘ ---矢矢l:工只.咋 咋 咋咋咋咋咋咋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 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品 品矢矢l落识j乏川川川川川川川川头头}!i只I‘刁络络 图4.2知识平台创新过程(3)产品创新方向定位平台:技术平台。为当前产品创新进行恰当的定位和为后续产品创新的方向进行定位。基于技术的创新平台模式包括突破跨越型模式、衍生开发型模式和顺轨升级型模式三种情况。突破跨越型是指企业准确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攻破技术难关,跳过产品平台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的创新环节,获取商业利润的一种创新模式。比如笔者所在公司正式认识到手机LBS导航技术的重要价值,避开使用GPS的传统导航方式,经过研究公关发明了结合基站位置进行定位的全新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产品创新平台的衍生开发型模式是指企业以现有的产品和技术为依托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春晓;;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金融产品创新途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2 郭栋;余敏;;浅谈从新产品的角度分析和应对消费心理变化[J];商场现代化;2011年15期

3 朱静;徐艳梅;巩亚春;;生态位视角的老字号企业产品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郑兴祥;孙国梁;罗彦平;;苹果公司集成创新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借鉴意义[J];国防科技工业;2011年09期

5 林向义;罗洪云;王艳秋;韩晓琳;;集成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6 严海宁;谢奉军;;基于长期协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7 韩彦;;营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邓俊;;略论设计的知识产权风险[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9 余浩;陈劲;;企业互搏意愿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10 康旗;;国外典型国家电信运营商融合策略及创新业务[J];信息通信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光军;欧阳明德;;产品创新的界面管理集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晓东;;QFD与产品创新[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潘云鹤;;产品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战场(摘要)[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胡志勇;;工业设计 继往开来——见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成立二十周年纪事(1986年~2006年)》感言[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艳;曾刚;王灏;;集成创新视角下的崇明生态岛可持续发展产业建设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6 金立顺;;价值工程必须搞好产品创新[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7 陈耀光;王伟权;;浅议寿险产品的创新[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贵斌;;集成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9 武普照;吴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梁金萍;刘喜;;牦牛科学特色文献集成创新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财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软硬实力来自产品创新[N];常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荧瑶;我市加快推进企业产品创新[N];台州日报;2009年

3 电脑商报记者 张凤岐;云计算也要细分[N];电脑商报;2009年

4 陈德状;银行产品创新还需加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5 黄培;PLM:产品创新的利器[N];机电商报;2005年

6 罗峻;微软开放日凸显集成创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陈宁;产品创新银行营销新思维[N];上海金融报;2005年

8 林兴华 张建琛;集成创新,修补电子技术短板[N];厦门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喜岷;榜样带动加快产品创新速度[N];中国纺织报;2008年

10 望川;万利达集成创新出新品[N];中国工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宪睿;企业集成创新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志榕;从“创意”到“项目”[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邓俊;产品创新中的设计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世明;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及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初守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陈大鹏;面向产业集成创新的风电设备企业协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郭晓顺;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牟仁艳;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继宏;专利标准化视角的多维集成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雷荆耀;供应链与产品创新管理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晓东;产品集成创新管理研究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晓军;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张剑夷;支持产品创新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波;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李普红;设计管理与产品创新[D];山东大学;2005年

6 王新宇;西安电度表厂产品创新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杨帆;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姜红;吉汽公司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蔚玲;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信息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文艳;基于商业价值的产品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6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596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