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8:05
   21世纪电信业面临着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各大运营商电信业务价格大幅下调,利润空间逐年被压缩;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技术变革、网络变革、业务变革和市场变革等的重重挑战,仅靠基本的电信业务已经很难维持企业的健康发展。转型是电信业的大趋势。而号码百事通正是中国电信实现业务转型和服务转型的典型业务之一。与传统的电信业务相比,号码百事通在商业模式与业务发展策略上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找到适合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旦商业模式确定,该如何制定业务的发展策略?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历程和商业模式为对象,研究其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时期业务发展方向及策略。 本文从号码百事通前后向客户信息价值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前后向客户的需求链和价值链,明确了号码百事通业务的商业模式,并运用了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分析了号码百事通业务的发展环境、业务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号码百事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方向及发展策略。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626
【部分图文】:

产品体系,客户,号码,信息发布


图2一2号码百事通产品体系四大类业务分别是行业首查类、查询转接类、信息发布类和通信助理类。行业首查类业务是在满足查询客户多条件模糊查询需求的基础上,面向被查询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目标客户群是企业单位和商业客户。查询转接类业务是在满足前向用户号码查询后为查询客户提供的多种形式呼叫或转接服务。信息发布类业务是在用户查询号码时,为查询者提供更多基于被查号码的信息查询,同时为被查询商户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通信助理类业务是在满足个性化号码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特定客户提供的通信助理增值服务。上述四大类业务为全国十多亿电话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查询服务,无论在你身在何处只要拨打118114/114,就可以查询号码、餐饮、娱乐、交通、物流、家政等各种综合信息查询服务。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第一阶段的业务盈利模式是以语音搜索为核心的信息发布模式,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后向加盟商家的优先报号和信息发布收入。后项客户通过办理号码百事通四大类业务为前向客户提供多种增值信息查询等服务,按月向中国电信缴纳一定费用的业务服务费用。

示意图,号码,示意图,客户


耀酬黝娜一﹃﹃﹃守变系烹缓C日‘九少打声沙厂介泞尹苏分厂丫排厂砂,萦厂芝_苏歹图2一2号码百事通产品体系四大类业务分别是行业首查类、查询转接类、信息发布类和通信助理类。行业首查类业务是在满足查询客户多条件模糊查询需求的基础上,面向被查询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目标客户群是企业单位和商业客户。查询转接类业务是在满足前向用户号码查询后为查询客户提供的多种形式呼叫或转接服务。信息发布类业务是在用户查询号码时,为查询者提供更多基于被查号码的信息查询,同时为被查询商户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通信助理类业务是在满足个性化号码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特定客户提供的通信助理增值服务。上述四大类业务为全国十多亿电话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查询服务,无论在你身在何处只要拨打 118114/114,就可以查询号码、餐饮、娱乐、交通、物流、家政等各种综合信息查询服务。号码百事通业务发展第一阶段的业务盈利模式是以语音搜索为核心的信息发布模式,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后向加盟商家的优先报号和信息发布收入。后项客户通过办理号码百事通四大类业务为前向客户提供多种增值信息查询等服务

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客户


北京邮电人学工商管理硕卜专业学位论文第10页共49一臾拓展互联网信息查询内容,集成行业应用,努力营造终端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和原有的优惠套餐(如合家欢、全家福、一号双机等)以及MR分析结果进行组合捆绑营销,不断提高终端产品在目标市场的渗透率和占有率。在做强信息门户和信息服务品牌的同时,拉动传统业务的量收增长。对于后向客户,分公司在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既是信息服务和接入业务组合捆绑的融合方案,同时也是能够介入客户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生产流程,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的解决方案。为后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避免一单一的价格竞争,改变了原来存量保有的方式,促进了传统业务的收入增长,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成果。1、中小型企业客户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雷如桥,陈继祥;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一个动态演变的观点[J];价值工程;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847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47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