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18:57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我国自十七大以来提出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融合为起点,以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为过程,进而促进产业融合、新产业衍生,社会价值模式、经济运行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两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信息平台的推广、工业化进步的需求、政府两化融合政策等都为推进我国两化融合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仍然面临着地区性、产业性质差异带来了两化融合程度差异大等现状;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技术融合水平低、人力资源缺乏、企业主体推行两化融合动力不足等微观层面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本文针对美国两化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两化技术融合、人力资源培养、主导产业制定、政府政策支持等宝贵的经验,从而为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制、对策研究打下基础。根据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和状况,本文建立了两化融合的动态函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存在机制、发展机制、动力机...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2.4 本文的创新点
1.2.5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1.3.1 工业化相关理论
1.3.2 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3.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理论及相关评述
第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主要涵义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原因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2.3.1 生产要素融合
2.3.2 产品融合以及业务流程融合
2.3.3 产业融合及新产业衍生
2.3.4 社会价值模式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3.1.1 我国工业化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
3.1.2 我国信息化进程为两化融合提供基础和保证
3.1.3 鼓励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3.2.1 我国地区性两化融合水平差异大
3.2.2 我国产业间两化融合水平差异大
3.2.3 我国实现两化融合的重点趋于制造业
第三节 实现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技术融合水平低
3.3.2 信息人力资源水平低
3.3.3 企业主体推进两化融合动力不足
3.3.4 融合性政策体制针对性不足
第四章 美国两化融合过程分析和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分析
4.1.1 选取美国作为两化融合案例的原因分析
4.1.2 美国两化融合过程分析
第二节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借鉴
4.2.1 优先实现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
4.2.2 科技教育事业为两化融合积累人力资源
4.2.3 政策体制为两化融合提供了环境
4.2.4 选择适当的产业切入推进两化融合进程
第五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研究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
5.1.1 机制概念概述
5.1.2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内涵
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研究
5.2.1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模型的建立
5.2.2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在机制
5.2.3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外在机制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机制
5.3.1 我国两化融合实现机制的结构性分析
5.3.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机制的层次性分析
第六章 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策研究
第一节 政府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6.1.1 推进差异性融合对策,改善两化融合现状
6.1.2 强化培养适合两化融合的人才体系
6.1.3 拉动企业对两化融合的需求动力
6.1.4 建立两化融合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企业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分析
6.2.1 根据自身需求,切实推进两化融合
6.2.2 重点推进企业内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
6.2.3 推进企业内部的业务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J]. 李林.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6)
[2]“全球产业技术革命视野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四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4个层次[J]. 安筱鹏. 中国信息界. 2008(05)
[3]范围经济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有效方式[J]. 姜奇平.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02)
[4]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J]. 周振华.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02)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J]. 龚炳铮. 中国信息界. 2008(01)
[6]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J].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01)
[7]机制论:涵义、原理与设计[J]. 李以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经济研究. 2006(06)
[9]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J]. 肖静华,谢康,周先波,乌家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思考与回应: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上)[J]. 吴敬琏. 学术月刊. 2005(12)
博士论文
[1]信息化时代市场融合范式研究[D]. 李怀勇.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12721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2.4 本文的创新点
1.2.5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1.3.1 工业化相关理论
1.3.2 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3.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理论及相关评述
第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主要涵义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原因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2.3.1 生产要素融合
2.3.2 产品融合以及业务流程融合
2.3.3 产业融合及新产业衍生
2.3.4 社会价值模式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3.1.1 我国工业化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
3.1.2 我国信息化进程为两化融合提供基础和保证
3.1.3 鼓励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3.2.1 我国地区性两化融合水平差异大
3.2.2 我国产业间两化融合水平差异大
3.2.3 我国实现两化融合的重点趋于制造业
第三节 实现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 技术融合水平低
3.3.2 信息人力资源水平低
3.3.3 企业主体推进两化融合动力不足
3.3.4 融合性政策体制针对性不足
第四章 美国两化融合过程分析和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分析
4.1.1 选取美国作为两化融合案例的原因分析
4.1.2 美国两化融合过程分析
第二节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借鉴
4.2.1 优先实现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
4.2.2 科技教育事业为两化融合积累人力资源
4.2.3 政策体制为两化融合提供了环境
4.2.4 选择适当的产业切入推进两化融合进程
第五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研究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
5.1.1 机制概念概述
5.1.2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内涵
第二节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研究
5.2.1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模型的建立
5.2.2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在机制
5.2.3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外在机制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机制
5.3.1 我国两化融合实现机制的结构性分析
5.3.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机制的层次性分析
第六章 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策研究
第一节 政府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6.1.1 推进差异性融合对策,改善两化融合现状
6.1.2 强化培养适合两化融合的人才体系
6.1.3 拉动企业对两化融合的需求动力
6.1.4 建立两化融合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企业视角下推进两化融合的对策分析
6.2.1 根据自身需求,切实推进两化融合
6.2.2 重点推进企业内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
6.2.3 推进企业内部的业务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J]. 李林.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6)
[2]“全球产业技术革命视野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四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4个层次[J]. 安筱鹏. 中国信息界. 2008(05)
[3]范围经济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有效方式[J]. 姜奇平.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02)
[4]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J]. 周振华.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02)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J]. 龚炳铮. 中国信息界. 2008(01)
[6]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J].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8(01)
[7]机制论:涵义、原理与设计[J]. 李以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 经济研究. 2006(06)
[9]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J]. 肖静华,谢康,周先波,乌家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思考与回应: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上)[J]. 吴敬琏. 学术月刊. 2005(12)
博士论文
[1]信息化时代市场融合范式研究[D]. 李怀勇.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12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321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