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测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13)
【分类号】:F424;F49;F299.2;F320.1
【正文快照】: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目前这四化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新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裕瑞;王婧;刘彦随;龙花楼;;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年02期
2 渠爱雪;;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3 张洪;顾朝林;张燕;;南京市旅游业协调发展评价:同步协调判别法[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4 王富喜;孙海燕;;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5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黄祖辉;林本喜;;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研究——兼论浙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11期
7 徐大伟;段姗姗;刘春燕;;“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2期
8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6期
9 郝晶辉;夏显力;刘沛璇;;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10 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锋;;宁夏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邹悦;梁颖;;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3 王秉建;程久苗;罗世俊;吕军;;安徽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孙琳;高建中;赵金燕;;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对社员农业现代化贡献性实证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06期
5 吴涛;强始学;;兵团新型工业化水平定量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吴旭晓;;河南“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7 刘涛;赵志亮;;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8 高维和;;网络外部性、专用性投资与机会主义行为——双边锁定与关系持续[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9 于坤章,宋泽;信任、TAM与网络购买行为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10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谋监;卜英平;;步道健行者场所依恋之研究:转换成本之观点[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耿黎辉;周庭锐;;产品消费中ALE、BALE与购后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智;刘新燕;;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一个基于中介效应的整合模型——以中东部五省市企业为实证样本[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曹树金;卢泰宏;;网络游戏消费态度及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肖艳阳;段香园;祝海明;黄辉;;城市扩展过程中综合交通的低碳发展途径[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萍;;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动态能力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国才;刘栋;王希凤;;销售人员组织支持感和私人关系对个人绩效的影响机制——顾客需求知识的中介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唐春勇;潘妍;何显富;;企业负责任员工更投入吗?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工作投入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初;基于交易环境的消费者信任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永愉;潜意识、情绪劳动与服务质量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明;基于行为意向的环境解说系统使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陶懿;研发团队行为整合与团队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贞;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及关系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兵兵;云南卷烟产品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崔亦刚;中国联通德州分公司营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敏;企业间关系强度对关系型渠道治理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红涛;银行营业厅服务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黄佳美;基于品牌延伸的产品形象识别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祚泳,甘刚,沈仕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都沁军;武强;;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4 刘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5 王贝;;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6 代合治,刘兆德;复合指标法及其在测度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1998年04期
7 徐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8 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9 姜会明;王振华;;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10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叔莲;[N];人民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及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要求[J];农业经济;2000年10期
2 张鼎如;蔡雪雄;;无法“终结”的中国村庄[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3 民建中央调研部农业课题组;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政策[J];经济界;1996年03期
4 陈良彪;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理论基础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03期
5 本刊评论员;;三化同步给力“十二五”三农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01期
6 ;农业机械化让中国每年产生1000万富余劳动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24期
7 卢锋;近代农业的困境及其根源[J];中国农史;1989年03期
8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企业研究》课题组;乡镇企业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协调(下)[J];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06期
9 王毅武;论实现中国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王梦奎;西部开发与中国的现代化[J];山区开发;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李学通;;翁文灏中国工业化思想初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陈秀珍;;工业化与对内开放体制[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意恒;刘一力;;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毛泽东与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5 谢敬;;20世纪50年代城乡隔离的背景:现代化、资源与权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国清;徐琳;;简论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关于中国工业化的若干思想[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宋德勇;;中国工业化五十年回顾与反思[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8 白云涛;;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中国的工业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刘方健;;中国经济60年的回顾与展望[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10 何慧慧;;我国的外资引进与工业化进程——60年的经验总结及前瞻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东辉;“胜利模式”为中国赢得话语权[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舒;中国工业化如何坐稳油价“直升机”?[N];国际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继升;“农机长子”以创新唱响“东方红”[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4 工经所 赵英;中国工业化:从一穷二白走向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伞锋;中国工业化面临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霍冉冉;中国工业化与工业竞争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发展经济研究所 劳承玉;中国工业化需要绿色战略[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8 张荣旺;陈清泰:中国工业化必须解决技术来源[N];中国经营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工业化形势[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朱佳木;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的伟大探求者[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玲;论中国工业化的主体和主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高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智君;民国时期产业经济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4 杨磊;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黄晓玲;发展中国家外贸、外资与工业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张大勇;加工贸易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刚翠翠;多重约束条件下中国工业化的路径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姜长青;延安时期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武治国;转轨中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佳燕;1949-2009年中国工业化的演进轨迹及趋势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6 张松林;中国城市化滞后:理论与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黄英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魏述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本位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刘星;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经济引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10 南明玉;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40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