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苏州市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5:23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建设策略 苏州市姑苏区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3年苏州市姑苏区开始积极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在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了统筹不足、投入乏力、标准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更快更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苏州市、姑苏区政府等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历程,直观、具体了解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苏州市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姑苏区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和成效,分析了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规划统筹、加大建设投入、科学制定目标、创新合作机制等改进措施和建议,目的是为姑苏区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不断提升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策略 苏州市姑苏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9;F299.2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9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研究背景10-12
  • 2.研究意义12
  • 二、文献综述12-15
  • 1.关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研究13-14
  • 2.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研究14-15
  • 3.关于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的研究15
  • 三、研究内容15-16
  • 四、技术路线16
  • 五、研究方法16-19
  • 1.文献研究法16-18
  • 2.比较分析法18
  • 3.个案研究法18-19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19-24
  • 一、概念的界定19-21
  • 1.信息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19
  • 2.城市与城市化19-20
  • 3.智慧城市的概念20-21
  •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21-24
  • 1.新公共管理理论21-22
  • 2.新公共服务理论22
  • 3.城市管理理论22-24
  • 第二章 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24-32
  • 一、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24-26
  • 1.国外智慧城市建设趋于成熟24-25
  •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25-26
  • 3.苏州市实现由“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跨越26
  • 二、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举措26-30
  •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26-27
  • 2.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27-28
  • 3.加快重点产业转型升级28-30
  • 三、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30-32
  • 1.提升了姑苏区信息化水平30
  • 2.创新了民生服务模式30-31
  • 3.优化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31
  • 4.开创了城市智慧生活的新局面31-32
  • 第三章 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36
  • 一、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32-34
  • 1.“信息孤岛”现象日渐显著32
  • 2.政府“包揽式”建设模式问题凸显32-33
  • 3.建设标准规范制定明显滞后,,信息共享程度不高33
  • 4.宣传及应用推广力度不够33-34
  • 二、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4-36
  • 1.缺乏规划,资源浪费34
  •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34-35
  • 3.多头管理,缺乏统筹35
  • 4.人才匮乏,超前思维不够35-36
  • 第四章 姑苏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改进措施与建议36-43
  • 一、强化规划引领,消除“信息孤岛”顽疾36-38
  • 1.出台建设纲领性文件,统一规划未来发展方向36
  • 2.明确智慧城市建设架构,理顺政府工作职能36-37
  • 3.加强数据规划和管理37-38
  • 二、多措并举,积极拓展智慧城市建设渠道38-39
  • 1.发展壮大智慧产业38
  • 2.推动区域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38-39
  •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39
  • 三、科学制定建设目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39-40
  • 1.合理把握区域发展特点39
  • 2.合理制定建设总体目标39-40
  • 3.合理制定指标评价体系40
  • 四、加快应用推广,提升便民惠民水平40-41
  • 1.提高居民的物质、精神需求满足度和感官享受度40
  • 2.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40-41
  • 五、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企合作机制41-43
  • 1.调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参与积极性41
  • 2.探索新的投入机制,鼓励政企协同合作41-43
  • 结论与展望43-45
  • 一、结论43
  • 二、研究的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信;兰州计划投资168亿元用于城市建设[J];建井技术;2000年03期

2 徐学清;做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J];经济论坛;2000年05期

3 孔宇航,马琴;大连城市建设评析[J];城乡建设;2000年11期

4 ;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J];河北审计;2000年08期

5 张秋舫;城市建设要依据客观规律[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6 宫希魁,戴学章,曲真儒;论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09期

7 饶会林;中国城市建设经验模式——以大连为例[J];城市;2001年03期

8 方绪武;“一号”问题与城市建设[J];城乡建设;2001年12期

9 ;美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探求;2001年02期

10 田序华;城市建设中的特色美[J];理论学习;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震维;;“经营城市”与城市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纬;;河北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穆红姣;李耿;;谈我国城市建设的理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王维珍;;台湾岛内城市建设之一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朱渊;;谈城市建设实施中参与人群的角色干预[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6 李长吉;;大连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雪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资金需求和信贷[A];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姜巧荣;吕琴;;浅谈城市建设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9 刘彦才;;城市建设走民族风格地方特点问题的思考——21世纪南宁市城市建设市长会议上的发言[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康巧茹;;银川城市建设的性质分析及其规律的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先聪;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城市建设[N];安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沈朝晖邋通讯员 王寅国;市委向老干部通报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N];宁波日报;2007年

3 卫冰邋赵向南;周然就和谐城市建设在吕梁调研[N];山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欧春涛;确保全市中心城市建设新年新形象[N];永州日报;2008年

5 杨西民 靳宇琪;2009 大城市建设如何突破[N];宝鸡日报;2009年

6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杨植;科学发展观统领法治城市建设[N];法制日报;2009年

7 记者张磊;省政协城市建设司法保障专题调研组来我市调研[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8 峨宣;县领导专题调研城市建设[N];玉溪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丽强;尽快建立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N];石家庄日报;2010年

10 欣闻;我市荣获中国城市建设两项大奖[N];营口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丽芳;城市建设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杜微;健康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黎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杰;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德旭;生态伦理视角下的城市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宋雪纯;南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晶晶;论帝国晚期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智捷;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7 乔万鹏;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杨宇锋;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保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刘光宇;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唐山市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18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518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