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的度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7:09
本文关键词:中国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的度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垄断度量 成本次可加性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
【摘要】:基础电信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由于基础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行业本身的经济技术特征,我国基础电信业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而长期处于垄断经营和严厉管制之下。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更新以及电信需求的快速增长,电信服务所需的固定资本投资的沉淀性大大降低,市场容量扩大到可以容纳不止一家企业,基础电信业某些环节的自然垄断特性开始呈现减弱趋势。与此同时,电信业垄断经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呼声愈发强烈。为此,党和国家在十八大提出“引入竞争机制,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但如何度量基础电信业的自然垄断程度以及如何准确界定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这一首要问题却尚未得到解决。Baumol等(1978)提出成本次可加性是自然垄断的充要条件。这一理论及其度量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最广泛的认可,国外学者对此也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由于数据及成本函数估计等制约,国内相关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的理论研究上,目前尚未出现对基础电信业自然垄断度量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梳理了自然垄断的相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成本次可加性、网络经济效应与自然垄断的关系,确定了以成本次可加性为自然垄断度量模型的理论基础。在对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改革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后,构建了基于成本次可加性的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度量模型。基于2004-201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法对移动通信业成本函数进行了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成本次可加性指数。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我国移动通信业经历了由自然垄断转变为非自然垄断的过程;(2)这一转变与技术和需求的变化高度相关;(3)移动通信业的自然垄断程度还与市场参与者的企业规模大小有关。
【关键词】:自然垄断度量 成本次可加性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6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4 论文结构安排14-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5-36
- 2.1 自然垄断理论研究15-22
-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15-16
- 2.1.2 规模经济理论16-18
- 2.1.3 成本次可加性理论18-19
- 2.1.4 网络经济效应理论19-21
- 2.1.5 技术与需求对自然垄断的影响21-22
- 2.2 自然垄断度量实证研究22-26
- 2.2.1 成本函数模型的选择23-24
- 2.2.2 自然垄断度量的实证结果24-26
- 2.3 成本次可加性理论的适用性分析26-34
- 2.3.1 自然垄断与成本次可加性的关系26-27
- 2.3.2 规模经济与成本次可加性的关系27-30
- 2.3.3 范围经济与成本次可加性的关系30-32
- 2.3.4 网络经济效应与成本次可加性的关系32-34
- 2.4 文献研究述评34-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特点与现状分析36-42
- 3.1 移动通信业务介绍36-37
- 3.1.1 基础电信业的分类36
- 3.1.2 移动通信业务特点36-37
- 3.2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37-41
- 3.2.1 我国基础电信业改革重组历程37-38
- 3.2.2 我国移动通信业发展现状分析38-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度量模型的构建42-48
- 4.1 基于成本次可加性的自然垄断度量模型42
- 4.2 移动通信业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42-47
- 4.2.1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一般形式42-43
- 4.2.2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成本函数模型43-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计量结果与讨论48-57
- 5.1 移动通信业成本函数的估计48-53
- 5.1.1 数据来源48-49
- 5.1.2 似不相关回归法49-51
- 5.1.3 估计结果51-53
- 5.2 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指数的测算53-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7-61
- 6.1 主要结论57
- 6.2 政策建议57-58
- 6.3 贡献及创新之处58-59
- 6.4 局限及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66-67
- 致谢67-68
- 附件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忠;;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从有效竞争到有效市场[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2 李文斐;;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理论综述[J];当代经济;2011年07期
3 戚聿东;自然垄断管制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4 于立,肖兴志,姜春海;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J];当代财经;2004年08期
5 王锐;;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发展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黄居林,董志清;对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徐斌;网络型产业自然垄断边界的判定[J];北方经贸;2003年12期
8 李怀;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9 刘阳平,叶元煦;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杨艳;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评价与再认识[J];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波;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1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4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