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兴技术产业的演化路径比较分析——以长三角物联网产业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新兴技术产业的演化路径比较分析——以长三角物联网产业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新兴产业 路径依赖 路径创造 物联网产业 长三角地区
【摘要】:19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地理学出现了演化思潮,一些新的概念为分析产业的空间演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以长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为例,探讨了新兴产业兴起和演化过程的地方差异。重点选取无锡、上海、南京和杭州四个城市,采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从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集群状况、政府政策,以及主要动力机制等方面,分析了4个案例的异同点,并突出这些城市在区域经济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对产业演化机制的讨论还发现,技术基础、政策推动和偶然性事件是新兴技术产业初始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因。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兴产业 路径依赖 路径创造 物联网产业 长三角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10)
【分类号】:F49
【正文快照】: 1引言新的技术、企业、产业的空间过程日益受到各界关注[1,2]。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同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路径往往存在差异[3-6]。因此,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新兴产业问题至关重要。19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地理学出现了演化思潮,一些概念如相关多样性、重组增长、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高;尹贻梅;孙静;;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2 马海涛;刘志高;;地方生产网络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潮汕纺织服装行业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3 汪明峰,宁越敏;互联网与中国信息网络城市的崛起[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4 李二玲;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演化分析——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5 苗长虹;魏也华;;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6 孟召宜;渠爱雪;李红瑞;;基于文化经济共同演化视角的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丰县、昆山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7 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地方经济发展隐喻[J];地理研究;2012年05期
8 李二玲;庞安超;朱纪广;;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地理研究;2012年05期
9 马海涛;周春山;刘逸;;地理、网络与信任: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生产网络演化[J];地理研究;2012年06期
10 邱成利,冯杰;“苏南模式”的发展及其路径依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郑垂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2 花永剑;;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以浙江临安竹笋产业集群为例[J];北方经济;2010年06期
3 夏骥;;国际品牌在华布局的区位选择——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游沙;李欢;陈文丽;;园区城市化功能管理经验模式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5 汤尚颖;;区域发展新趋势:区域形态创新[J];创新;2007年06期
6 汪涛;HENNEMANN Stefan;LIEFNER Ingo;李丹丹;;知识网络的空间极化与扩散研究——以我国生物技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7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8 陈香;;“苏南模式”制度变迁[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9 魏宗财;甄峰;姜煜华;王春慧;;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家庭联系网络演变——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10 张建伟;杜德斌;;基于演化理论的城市合作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郑垂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翟青;甄峰;;信息革命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程葳;;网络管理与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关系[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吕可文;梁留科;苗长虹;黄飞飞;;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6 刘东勋;;内陆传统农区的市场化转型与工业化启动机制[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海东;;关于河南省光山县个体户现场充绒经济的调查与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季小立;;“苏南模式”的城市化及其演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秦萧;甄峰;;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10 彭向;蒋传海;;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地区创新——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敏;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映慧;东北地区城市系统的空间极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胜利;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产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梁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及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陈竹叶;我国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孙静;科学驱动型产业集群形成中知识流动的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成小梅;转型期洛阳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培蕾;欠发达农区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萍;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创新绩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徐佳山;跨国网络购物纠纷的在线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安杨芳;秦安县林果产业政策演变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虎;陆林;朱冬芳;;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空间分布格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马吴斌;褚劲风;;汽车工业空间组织的新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3期
3 韩雪莲;谢理;赵文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进入、时机与绩效——基于180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4 刘志高;王缉慈;;共同演化及其空间隐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缉慈;王敬甯;姜冀轩;;深圳数字电视产业的地理集聚——研究高新技术创新集群的一个尝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6 刘卫东,薛凤旋;论汽车工业空间组织之变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7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8 李小建,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9 李国平,玄兆辉;抚顺主导产业演替与城市经济发展及对其它煤炭城市的启示[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10 苗长虹;;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樱;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姜海宁;跨国企业作用下的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航;;物联网是个什么网[J];商周刊;2010年10期
2 徐晓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2010年02期
3 王光辉;;物联网战略的国际观察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年04期
4 王文娟;;中国物联网进入“前盘古时代”[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09期
5 吴纯勇;;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09期
6 吴帅;;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5期
7 舒文琼;;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 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J];通信世界;2010年16期
8 刘岩;;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舆情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4期
9 单祥茹;;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10年05期
10 赵光磊;;武汉力图打造地域特色物联网 发展产业化示范工程[J];通信世界;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致力于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2 ;物联网前端识别技术之比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东凯;;“3G物联网”能否改变世界 用户在哪里?[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英;;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研;吴淼;吕廷杰;赵蔚;;国外物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启示[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敏;;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问题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晓川;陈金鹰;杨超;;物联网——新新“物”语[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克辉;肖德琴;周权;;农业物联网实验室建设[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甲;物联网是两化融合重要组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谢涛);物联网:两化融合的着力点[N];电脑商报;2010年
3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与管理处 张安;我省应发挥优势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响 吴玉征;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本报记者 许泳;物联网不是“物秀秀”[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南开大学教授 杨永志;充分认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潘少军;物联网 让城市变聪明[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工信部将出台政策为物联网发展“撑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学锋 雷黎丽;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 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N];乐山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周洪波 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千面物联网[N];计算机世界;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周明;物联网应用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运雷;物联网服务质量动态保障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军平;基于物联网的服务提交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e,
本文编号:64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4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