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摘要】:虚拟产业集群产生于信息时代,是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打破地理位置束缚,实现产业集群的跨区发展。通过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确定出虚拟产业集群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优势载体。并结合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相关研究深入不够、风险认知不足情况,需通过采取加强跨区域合作,加大科研支持,增强大数据理念,警惕风险等措施促进虚拟产业集群在我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虚拟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集群 比较 风险
【基金】:中国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2013GXS2D019)
【分类号】:F49
【正文快照】: 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构成的重要单元结构,具有交易成本低、制度收益能力高的特点,同时带来较大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带来积极的影响[1]。并且,产业集群自身具有“活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自身亦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11期
2 李春艳;刘晓静;高瑞静;;关于产业创新政策一些问题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李运强;吴秋明;;虚拟产业集群——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2期
4 吴晓波,耿帅;区域集群自稔性风险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3年06期
5 庞俊亭;游达明;;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风险规避路径研究——基于虚拟产业集群视角[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6 高长元;程璐;;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6期
7 罗鸿铭 ,郝宇;应用信息化整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8 何晓燕;高长元;;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资本增值机制框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8期
9 夏亚民;翟运开;;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04期
10 宋昱雯;于渤;;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探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发明;周颖;殷鸣;;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风险研究——以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要立;;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3 王娜;;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相继故障风险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梁宏;姜震寰;;关于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5 钱书法;肖宁;;企业共生模式演进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6 高菲;李凯;;集群衰退风险成因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7 魏彬;;中国网络出版产业链运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8期
8 林文斌;;“绿色壁垒”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开展的路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蔡宁;徐梦周;;产业集群网络失灵及其政策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蔡宁;黄纯;;集群风险与结构演化的复杂网络仿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玉燕;;基于理论贡献方法论视角的文献创新点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其他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杨皎平;侯楠;王乐;;集群内知识溢出、知识势能与集群创新绩效[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付海鹏;;产业集群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A];对接京津:廊坊市域经济发展——第九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廊坊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3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科;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沈明伟;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峰;煤炭行业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莉;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郎付山;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衰退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平;台儿庄区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慧芳;产业集群背景下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国华;新疆棉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京;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准入退出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士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邵博;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谢亮;基于动态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欣艳;福建省产业集群结构的风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波;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于洋;集群“知识守门人”问题的重新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区域智力资本: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赵有广;蒋云龙;;论虚拟中小企业集群及其实现形式[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3 陈耀;国际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J];中国纺织;2003年11期
4 朱瑞博;模块化抗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5 吴秋明;集成管理有效性的价值判断[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6 高长元;杜鹏;;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7 林苞;雷家殨;;不同产业创新的差异与国家的科技政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8 杨大光;马_g崧;;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的路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高奇琦;陈建林;;网络政治参与对治理腐败的意义及其影响路径[J];电子政务;2015年02期
10 金子莹;;SNS社交网络隐私问题研究[J];今传媒;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炜;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知识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基兰(Song gee ran);中韩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5期
2 赵江明,刘金红;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J];乡镇经济;2004年06期
3 徐维祥,唐根年;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奇中;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J];价格与市场;2004年06期
5 戴双兴;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7 程丽霞,杨洁;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朱海就;从“能力”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5期
10 刘轩;北京:产业集群需全面升级[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2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8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