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电信投资项目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2 05:25

  本文关键词:电信投资项目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电信投资 评价体系 模糊系统


【摘要】:近年来,电信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评价与决策的正确性越来越重视,对其科学模型的构建寄予期待。引入模糊系统作为评估的核心模型,本文对电信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将专业知识体系理论与模型建立相结合,其中模型的建立使得整个评价体系减少了主观因素,增加了客观因素和不断学习的可能。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电信投资 评价体系 模糊系统
【基金】:吉林省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131号) 吉林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20140418024FG)
【分类号】:F626
【正文快照】: 一、前言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信运营商资本性开支不断减少,而电信建设项目往往涉及的投资金额巨大,且对电信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所有电信建设项目的投资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冯若钊(2004)指出投资方案也要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科学决策[1]。目前,由于受长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三力;;投资项目绩效管理与评价(一) 第一讲 项目绩效管理和评价的基本概念[J];中国工程咨询;2006年03期

2 冯若钊;电信业务投资效益分析方法和模型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4年12期

3 张睿;肖舟;;关于电信投资项目前评估后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8年08期

4 纪航;朱永利;郭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变压器状态评分方法研究[J];继电器;2006年05期

5 罗雨泽;芮明杰;罗来军;朱善利;;中国电信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6 李磊,王晓东,宋广军;通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7 赵宏波,黄卫东,杨和雄;电信投资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邓志成;;新格局下的电信竞争[J];中国经济信息;2002年11期

9 朱光海;;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研究[J];陕西综合经济;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艳杰;包岩;杨德光;;人工神经网络在玉米气候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2 晏愈光;李德昌;郭宏宇;李佰成;李天昊;;人工智能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时小虎,梁艳春,高有才;一种采用“部落通婚”策略的遗传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高有才,时小虎,梁艳春;用适应度-距离选择机制遗传算法识别油气层[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于繁华,刘仁云,赵宏伟,臧雪柏,叶欣;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陈永刚;杨凤杰;孙吉贵;;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史晓峰,官宇哲,张秀坤;基于基因算法的模糊滤波器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敏珍;刘超;;神经网络技术在油井故障自动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卢祥;马友利;王芳洁;陈刚;;模糊神经网络在变形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10 安世全;刘明军;;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文;信号Pathway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杜伟;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付宏杰;求解二元约束满足问题的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兆楠;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正祥;基于智能算法的若干典型水文水资源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郑虹;DNA计算的若干应用及形式语义[D];吉林大学;2012年

8 黄艳新;计算机味觉信号识别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马铭;基于数据驱动的模糊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时小虎;Elman神经网络与进化算法的若干理论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冠军,钱政,严璋;DGA技术在电力变压器绝缘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J];变压器;1999年01期

2 陈维荣,宋永华,孙锦鑫;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2000年11期

3 刘有为,李光范,高克利,杜彦明,张勤,牛晓民,孙维本;制订《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导则》的原则框架[J];电网技术;2003年06期

4 田玲,邢建国;电气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4年16期

5 周龙,文远芳;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状态信号与模糊隶属函数[J];电网技术;1996年10期

6 郭碧红,杨晓洪;我国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状况分析[J];电网技术;1999年08期

7 翟丽丽;通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8 洪雁;秦廷奎;刘崇海;;构建电信项目后评价反馈机制[J];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03期

9 关根志,贺景亮;电气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J];中国电力;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冰冰;;Type-2模糊系统在黄金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学海;鹿文慧;李洪兴;;重心法模糊系统及其概率表示[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钮晓呜;秦春华;龚卫红;戚明;;一类模糊系统的整体渐近稳定性[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彦江;段广仁;;基于无源性能的连续T-S模糊系统的多目标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王辉;肖建;;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T-S模糊系统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高谦;王秀红;魏新江;;一般模糊系统作为函数逼近器的设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陶洪峰;胡寿松;;执行器饱和T-S模糊系统的鲁棒耗散容错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7 孙长银;李林峰;;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T-S模糊系统[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巩增泰;;非连续模糊系统与模糊Henstock积分(英文)[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9 唐益明;路强;刘晓平;;基于三I方法或CRI方法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性能[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张钊;;T-S型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钊;模糊系统的推理及其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董久祥;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郭岗;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兴泉;时域约束T-S模糊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兆娜;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器设计及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顾晓宇;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3年

7 马铭;基于数据驱动的模糊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钦礼;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系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李彦江;T-S模糊系统的鲁棒耗散控制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白治江;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芳;时滞T-S模糊系统的时滞相关方法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王云涛;基于二Ⅰ算法的模糊系统的构造及其概率表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萍;递阶模糊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华;中心化模糊系统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陆伟峰;根据输入—输出数据使用聚类算法建立T-S模糊系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莹;一类不确定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H_∞控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郑伟;时域硬约束广义T-S模糊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8 邢迪;基于模糊系统稳定性的设计方法[D];江苏大学;2009年

9 张静静;模糊系统的划分及其精度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段玉垒;基于模糊系统的自适应方法及改进[D];江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17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717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