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6:10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协同创新 移动互联产业
【摘要】:近年来,无论对于行业、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移动互联开启了一场全新的时代变革。那么在移动互联的新领域,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深化与扩展,需要企业之间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业界合作,,提出适合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联盟组织,把移动软件、互联网、电视媒体、广告、银行等相关业态联接在一起,继续把移动互联的新世界做的更精彩。 本文介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特点,分析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联系与区别,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进程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本模式,指出了在协同创新环境下的产业联盟应采用政府推动型的模式;进而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因素和AHP评价模型,研究表明研发投入、政府资源和企业拥有的资源产权是主要考量因素。并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产业及其联盟的现状以及上海市建立移动互联产业联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了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的现状、特点、创新优势等方面,并根据上海市联盟组建的指导因素,为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和运行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协同创新 移动互联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3.1;F49
【目录】:
- 附件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一章 导论12-20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2-16
- 1.1.1 移动互联时代12-13
- 1.1.2 产业联盟的发展13-15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2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16-17
- 1.2.1 研究的内容16-17
- 1.2.2 创新之处17
- 1.3 研究技术路线图及研究方法17-20
- 1.3.1 研究技术路线图17-18
- 1.3.2 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内涵、理论及研究现状20-32
- 2.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及特征20-24
- 2.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20-22
- 2.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一般性与独特性22-24
- 2.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以往各种联盟的联系与区别24-27
- 2.2.1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联系与区别25-26
- 2.2.2 战略联盟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联系与区别26
- 2.2.3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6-27
- 2.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27-31
- 2.3.1 发展进展27-28
- 2.3.2 理论研究现状28-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分析32-46
- 3.1 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本模式32-37
- 3.1.1 政府主导型模式32-35
- 3.1.2 大学、科研院所主导型模式35-36
- 3.1.3 企业主导型模式36-37
- 3.2 基于协同创新产业联盟伙伴选择的分析37-43
- 3.2.1 协同创新环境下产业联盟伙伴选择的内、外部因素37-38
- 3.2.2 产业联盟伙伴选择的 AHP 模型构建38-43
- 3.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43-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的现状分析46-54
- 4.1 我国移动互联相关产业及相关联盟发展情况46-48
- 4.1.1 移动互联网46
- 4.1.2 车联网46-47
- 4.1.3 移动支付47
- 4.1.4 大数据47
- 4.1.5 移动互联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47-48
- 4.2 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及相关联盟发展现状48-49
- 4.3 上海市构建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机遇与挑战49-53
- 4.3.1 外部经济环境49
- 4.3.2 政策优势49-50
- 4.3.3 科研机构、园区优势50-51
- 4.3.4 产业服务优化、企业实力强劲51-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54-63
- 5.1 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的指导因素54-55
- 5.1.1 政府推动型的选择因素54
- 5.1.2 分析联盟内外部因素、优势,科学选择联盟伙伴54-55
- 5.2 上海市移动互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选择与设计55-62
- 5.2.1 政府充当移动互联产业联盟的推动者55-56
- 5.2.2 龙头企业的引领技术创新,高成长企业共创行业标准56-60
- 5.2.3 打造徐汇区应该着力打造“移动互联”的产业品牌60-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63-65
- 6.1 结论63-64
- 6.2 局限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 1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琴;跨国公司战略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博弈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2 赵志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09年04期
3 蒋芬;;“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趋势[J];华东科技;2009年12期
4 彭展声;;合作研发伙伴选择的模糊多属性决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5 李敏;刘和东;;基于AHP的技术创新联盟困境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6 邱光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7 王晓新;邹艳;叶金福;;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多层次优属度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7期
8 张晓;盛建新;林洪;;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0期
9 胡争光;南剑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2期
10 全利平;蒋晓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72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72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