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服务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实践——四要素分析框架的建构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9:42

  本文关键词:服务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实践——四要素分析框架的建构及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服务 四要素分析框架 智慧城市实践


【摘要】:智慧城市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体现了以服务为核心的实践形式。为避免过度倚重技术要素导致智慧城市实践的偏差与误导,基于服务的视角,剖析了影响智慧服务的四个要素,建构了四要素分析框架,以期分析和阐释智慧城市的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巴塞罗那为案例,进行了智慧城市实践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智慧服务中四要素的作用和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智慧城市 服务 四要素分析框架 智慧城市实践
【分类号】:F49;F299.1
【正文快照】: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发展面临困境、“城市病”严重的情形下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关于“智慧城市”概念,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典型的理解:一种是以技术为核心要素,比如李德仁院士的描述:“智慧城市=数字城市+云计算+物联网”[1];另一种则以多要素综合的视角,比如Komninos认为,智慧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文蔚;郑磊;;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2年04期

2 胡英娜;王鹏;;巴塞罗那22@创意街区[J];山西建筑;2011年19期

3 王静远;李超;熊璋;单志广;;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现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年09期

2 张毅;陈友福;杨凯瑞;;智慧城市的价值分析[J];电子政务;2012年10期

3 孙艳艳;;欧美日智能城市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年05期

4 王益明;许春雯;黄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J];电子政务;2013年08期

5 储建华;;走集约化电子政务之路 开启泰州智慧城市之门——关于我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21期

6 高光耀;;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年06期

7 陆小敏;陈杰;袁伟;;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考[J];电子政务;2014年01期

8 廖丹子;;无边界安全共同体——探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J];城市规划;2014年11期

9 柴彦威;申悦;陈梓烽;;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10 Li Dong;Long Ying;;A Crowd-Sourced Data Ba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rban Planning[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渺希;徐高峰;;基于数据挖掘的建设用地承载效率研究——以广佛都市区为例[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 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周振坤;面向KIBS的前后台分离的模块化服务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周骥;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周振坤;面向KIBS的前后台分离的模块化服务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志亮;企业IT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宋文燕;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方案设计方法与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徐皓;新产品设计中的若干决策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应江勇;电信运营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博弈及评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基于旅游者心理需求的文化创意街区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俊侠;知识城市背景下学习型社区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韩天璞;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徐华南;智慧白城新区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友福;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涛;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APP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4年

7 顾成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空间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潘啸;智慧合肥建设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徐登佳;基于参与式感知平台的高并发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韩圣亚;面向智慧城市应用的访问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琦,刘纯波,承继成;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史文勇;李琦;;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3 赵金山,狄增如,王大辉;北京市公共汽车交通网络几何性质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年02期

4 李英;周伟;郭世进;;上海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5 周涛;韩筱璞;闫小勇;杨紫陌;赵志丹;汪秉宏;;人类行为时空特性的统计力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周万生;构建学习型城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7 张黎,蓝峻;建设知识城市的经济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7期

8 童明;;创意与城市[J];时代建筑;2010年06期

9 戴林琳;盖世杰;;从巴塞罗那波里诺地区的改造实践探析城市的功能重构[J];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813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13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