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学研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15:30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理论研究 出处:《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学研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 机制


【摘要】: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区域内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保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产学研合作模式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研究其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高校在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理论的基础上,应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结合实际中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的阻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解决产学研合作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措施。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分类号】:F276.42;F127
【正文快照】: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我国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供充足的经费,而技术研发机构则提供相应的人力、器材和知径,通过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沟通各方面的资源,构建起产学识等方面的支持,避免了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与实际产品之间的研多个方面的竞争合作关系,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2 杨晶;;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16期

3 周训胜;;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2 胡沛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组织关系管理理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3 李军;;基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06期

4 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艳;纪志成;;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模型与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6 官海滨;武德昆;王兴起;;基于“2011计划”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改进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3年04期

7 张蕾;;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李望国;徐宝兴;饶丽娟;;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3期

9 于文海;吴疆;王峰涛;;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年10期

10 庄新霞;;基于差异化目标导向下的产学合作创新利益分配[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韦影;张茜;;研发团队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跨层次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王慧;刘宝;;企业协同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9 赵立雨;;基于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网络扩张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马志强;李钊;朱永跃;;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博弈分析的高校服务价值提升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一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刁丽琳;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文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王芳;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 殷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张宁;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阳;基于协同学的科研与教育融合中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玲玲;新型研发组织的运行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荣春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杨启航;生态工业园企业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姜越;官产学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韩冰;面向钢铁集团的ISP模式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杜雨珊;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9 时亚静;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马骥;河南省促进协同创新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陈洪捷;蔡元培的办学思想与德国的大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3 李琳,方先知;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4 李建邦;李常洪;;“政产学研金中”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2期

5 王伟;;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3期

6 周鹏飞;林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年05期

7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8 王英俊,丁X;“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9 马继洲,陈湛匀;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应用研究——一个产学研联合的融资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6期

10 张米尔,武春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君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前线;2001年07期

2 钱松;木业区域经济的是与非[J];中国林业;2001年18期

3 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07期

4 丁乃今;;鸡西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封颖;;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建议[J];中国经贸;2001年05期

6 白井文;;论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兼析广东省通过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南方论刊;2001年03期

7 钱党珠,潘晓棠;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发展[J];发展论坛;2002年01期

8 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郭巍杰;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许兴莉;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玫玫;;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邱志忠;;绿色生产力与区域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林宝志;;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马莉;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3年

4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5 陈元杰;发展区域经济必先强基础[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任春;我国与欧盟建立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具五大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苗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十月召开[N];财会信报;2006年

9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 刘华芹;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莉;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收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岩;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罗远鹏;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5 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波;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袁伟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素香;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5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55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