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时间特征 空间格局演化 空间面板模型 长江经济带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为此,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排放的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碳排放与人均GDP(1997年不变价)的相关性较弱;2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高碳排放区域以江苏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3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依次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warm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climate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China regional development "three strategies", facing severe pressure on carbon emissions. Therefore,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s measure index,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998~2012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carbon dioxide. To construct spatial panel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opulation, economic level, technical level and city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arbon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ncrease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luctuating trend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GDP per capita (; the 1997 constant price) weak correlation of 2 carbon emissions; the spatial pattern is relatively stable, high carbon emission region in Jiangsu as the center,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space; 3 panel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the decisive factor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Yangtze Economic Belt, followed by economic level, technical level and urbanization leve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1214073);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2012065)
【分类号】:F127;X22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已成为CO2排放最多的国家,在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宣布计划在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余建清;吕拉昌;;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2 黄蕊;王铮;;基于STIRPAT模型的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3 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李燕;王勤花;邱巨龙;刘莉娜;董利苹;唐霞;;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科学通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刘年康;;要素投入、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重庆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王真;葛幼松;;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区域结构及其演化研究[J];河南科学;2008年12期
3 张李明;韩丽;;知识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的嬗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5期
4 吕可文;苗长虹;尚文英;;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行业差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5 刘传江;章铭;黄桂然;;山西省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J];技术经济;2012年12期
6 黄蕊;王铮;;基于STIRPAT模型的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7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3年01期
8 张颖;;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脱钩分布研究[J];开发研究;2013年01期
9 韩岳峰;张龙;胡慧欣;;我国仓储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分析[J];江汉论坛;2013年04期
10 公维凤;周德群;王传会;;省际低碳经济增长路径优化及碳排放脱钩预测[J];科研管理;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伟光;中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远英;牛东晓;沈滢;刘志;;基于协整的影响我国碳排放因素的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5期
2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3 赵栻泰;黄贤金;钟太洋;彭佳雯;;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4 王立猛;何康林;;基于STIRPAT模型的环境压力空间差异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陈浩;曾娟;;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7 宋杰鲲;;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8 郭亚萍;罗勇;;新疆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9 吴彼爱;高建华;徐冲;;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10 张艳;秦耀辰;;家庭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克强谈长江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J];中国环境管理;2014年02期
3 施禹之;纺织工业和长江经济带建设[J];中国纺织;1996年01期
4 蔡善柱;安徽省沿江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4期
5 ;国务院会议:珠三角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J];环境;2014年07期
6 孙延安;;呼唤发展的远见卓识[J];中国石化;2007年04期
7 江楠;;园林深处品生态美食——记南通烟波渔港大酒店[J];中国食品;2007年17期
8 危丽琼;;丝绸之路黄金水道经济带生机盎然 石油和化工产业抢抓发展新机遇[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4年04期
9 高振刚;陆桥地带可持续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行动[J];环境保护;2000年09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教授 院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 仲裁员 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研究生;长江经济带:西部发展的新动力[N];重庆日报;2014年
2 记者 商宇;“中国发展论坛·2014——建设长江经济带”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3 邱曙东;“把脉”长江经济带[N];解放日报;2003年
4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5 侯力明;信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腾飞助推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7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阳;借水洞庭,谋利长江经济带[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方东旭 杨宏生 徐天鹏;“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又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娜娜;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6 倪浩;边界屏蔽效应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8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6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