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演进——一个基于组群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3 04:42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演进——一个基于组群视角的分析 出处:《管理世界》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收入差距 泰尔指数 组群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于1995年和2002年实施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并从组群的视角重新考察了1990~2002年间城镇收入水平差距的演进情况。本文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收入差距,同一年龄组群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中国的收入差距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同时,分析也显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90~2002年城镇居民个人组间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而组内收入差距则迅速扩大。随后本文对城镇居民个人组内收入差距变动进行时间效应、组群效应和年龄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组内收入差距除随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外,较晚出生年龄组的收入差距较较早出生年龄组的收入差距要大。最有趣的是本文发现收入差距随年龄总体呈倒U型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这期间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大约为9%。
[Abstract]:City household survey data based research group Chinese income distribution implementation in 1995 and 2002 and from the group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 1990~2002 between urban income gap. This study found that compared to the income gap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the same age group, the income gap inside the income gap in China in a dominant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1990~2002 personal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were shrinking, and within group income gap is expanding rapidly. Then the urban residents personal income gap within the group changes the time effect, decomposition group effect and age effect, results show within group income gap in overall upward trend over time, to a large income gap between late birth age group than the earlier birth age group. The income gap Interestingl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income gap has a reverse U change with age. The con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to the expansion of personal income gap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is about 9%..

【作者单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78年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收入分配相对较为平等。例如,李实、赵人伟、张平(1998a)和李实、赵人伟、张平(1998b)表明1978年中国刚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21,城市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则为0.16。受当时相对较高的城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2 Sylvie Démurger;Martin Fournier;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3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4 魏众;;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08期

5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6 鲁元平;王韬;;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7 杨娟;Sylvie Démurger;李实;;中国城镇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8 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9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论经济转型时期的供给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杨卫军,许军;取消农业税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青松;;劳动力要素权重在初次分配中亟待提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苏冰,刘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陈松林;论企业重组中的资源配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周端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于咏梅;教育的经济性贡献与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负担问题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9 韩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10 岳昌君;刘燕萍;;教育对不同群体收入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向华;陈雪娟;;行业垄断与中国行业工资差距问题——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广胜;江金启;;我国农村区域收入不均等变动趋势的经济学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东辉;;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熊俊;;全面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定;;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与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8 陈晓红;王傅强;;中小企业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秋白;;高等教育总供求矛盾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及其宏观管理[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应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与对策:文献综述[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10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孟麒;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5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付兴;我国粮食目标价格的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文芳;甘肃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白雪梅;王少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安定关系的审视[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3 陈昌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基于有约束条件的VECM[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4 唐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研析[J];管理世界;1995年02期

5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6 李实;王亚柯;;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7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8 王洪亮;;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对区域收入位次变动强弱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9 任才方,程学斌;从城镇居民收入看分配差距[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F7期

10 周文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杭生;;社会行动的新模式构架:城市品牌网群的探索[J];杭州(我们);2010年11期

2 王素萍;居住区规划中住宅组群的布置方式及其经济合理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1995年Z1期

3 王士君,吴嫦娥;东北城市组群整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杜祥荣,韩新民!淄博市;努力建设现代化组群城市[J];中华儿女(海外版);1994年06期

5 郑军;;转型期芜马城市组群城镇化发展路径探讨[J];规划师;2013年S2期

6 许志龙;杨露;;近域城市组群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3年03期

7 ;怡然自得在“康乐”[J];城市开发;1994年08期

8 ;山西推动城镇化发展提质增速[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04期

9 徐胜三;北方港口城市的组群发展战略探讨[J];海洋技术;1999年04期

10 王受之;;盛行美国的新都市主义[J];房地产导刊;200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启源;;组群式城市与健康城市化[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令军;;组群式城市镇村发展思路初探——以淄博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商嘉友;;中国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及其中的民族关系与对策[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任鹏雁;管恩亭;;以张店为中心建设淄博现代化组群式城市[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丁志刚;;城市组群的区域性服务功能与核心城市发展研究——以澄张靖城市组群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琳;郑康锋;钮心忻;陆峰;彭越;;面向Spread安全组群通信的DNS动态更新研究[A];2010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宋晓刚;;典型组群城市规划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淄博市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熊花;;武汉市南部新城组群用地建设强度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梁瑜;我市“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全力推进城镇化[N];吕梁日报;2014年

2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王磊;我省描绘芜马组群发展蓝图[N];马鞍山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朱卫国;组群融合发展[N];济宁日报;2010年

4 ;“红河谷”城市组群横空出世[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杨戈 刘兵;湖北:汉江“河谷组群”显露雏形[N];经济日报;2013年

6 鲁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会扩大[N];证券时报;2005年

7 鲁宁;差距还会扩大[N];中国保险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宋红岗;鲁南济宁将组群式成长[N];经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耿倩 刘俊英;一核双圈绘美景 组群推进建新城[N];科学导报;2011年

10 记者 朱科;1+1>2[N];襄阳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健;国内高校教学楼组群的两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吴嫦娥;吉林中部城市组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薇;基于组群挖掘的服务发现推荐方法[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建斌;基于模型的组群安全分析方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金锋;一个新型组群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汪洋;一种容错的组群密钥分发协议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2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72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