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际关系背景的利益协调与均衡:观察京津冀
本文关键词:府际关系背景的利益协调与均衡:观察京津冀 出处:《改革》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京津冀省际经济利益为例,选择省际纳什均衡作为协调路径,以空间计量为手段,以合同契约为形式设计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中央政府应创新出更加有效率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与权威仲裁机构,形成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协调前提,重构不同区域在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降低省际经济利益协调费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Abstract]:Tak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chooses the inter-provincial Nash equilibrium as the coordination path and the spatial measurement as the mean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innovate the more efficient appraisal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authoritativ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to form the endogenous motive force and coordination premise of the reform. Reconstructing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of economic exchange in different regions, reducing the cost of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interest coordination, thus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10zd&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演化机制研究”(批准号:41071076)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这里以京津冀省际经济利益为例,研究我国区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破除行政边界分割,打破区际贸易壁垒,使得生产要素在区际间自由流动。就我国而言,由于行政边界的分割,区际经济利益的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玉明;;地方利益、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J];东岳论丛;2006年01期
2 安树伟;吉新峰;王思薇;;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的协调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玉文;吴昕春;;基于政府合作视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蕾;叶磊;;关于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3 刘秋荣;;“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4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5 张可云,徐静;北京城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张可云;环京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李文静;京冀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及发展途径[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江世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杨顺湘;;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能级的政府间协调合作发展——政治学新视角论区域合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吴志鹏;;整体政府与区域一体化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志云;;搭建地方经济政策链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志奎;;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模式创新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清和;许新华;;加快东西部合作交流的意义与政策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易小光;丁瑶;余贵玲;尹虹潘;;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取向[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晓谦;;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凡;;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宏观机制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8 张友良;梁多良;;县域经济与湖南经济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焕新;;构建湘鄂渝黔边经济协作区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思考[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川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范式转换与创新——以长三角为对象的一项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业保;安徽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思路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汤梅;江苏沿海开发中的产业选择与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U,
本文编号:137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7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