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行为变迁、经济波动与居民消费率——基于Bayes估计的DSGE模型
本文关键词:家庭消费行为变迁、经济波动与居民消费率——基于Bayes估计的DSGE模型 出处:《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收入冲击 偏好冲击 信贷约束 习惯形成 居民消费率
【摘要】: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习惯形成等居民消费特征,采用贝叶斯(Bayes)估计方法分析1978~2012年间信贷约束与消费习惯形成特征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分别解释实际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波动的94.1%、84.5%、50.7%和74.5%;同时探讨家庭消费行为变迁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居民消费率均有刺激作用,但长期内两者对消费率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即收入冲击的正向作用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偏好冲击使居民消费率更加萎缩;同时,习惯形成特征有效平滑了居民消费,有效减弱了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影响。
[Abstract]: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facts of Chinese econom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such as uncertainty, credit constraint and habit formation. The Bayesian Bayes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redit constraint and consumption habit formation on the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and consumption rate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2. The model can explain the 94.1% and 74.5% of the actual output,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fluctuation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r on the impact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income and preference impact on the consumption rate has stimulating effect. But in the long run,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on the consumption rate, that 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come shock has obvious persistence, and the preference impact makes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residents shrink more. At the same time, habit formation features can effectively smooth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on the consumption rate and savings rat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研究”(13&ZD0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校准要素比较扭曲,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13JJD79002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6.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得到极大改善,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中国经济近十余年来结构失衡的最重要表现,并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世界189个国家按购买力平价以及可比价(2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5 胡永刚;郭新强;;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李俊;徐晋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4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5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伟伟;张晓晖;;浅析利率政策作用下的我国居民经济行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郝琳琳;李林;;河北省资本存量的估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胡永刚;;体制变革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子;中国货币政策的消费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黎晓;中国货币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德q
本文编号:1382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8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