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二元经济 农业技术进步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摘要】: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effective flow of labor forc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balanced growth of dual econom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ualistic economic model of endogenous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finds that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dualistic economy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flow of agricultural labor to modern industrial sector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between 1992 and 201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vances.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the feedback of modern industry to agricultur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he labor force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lows effectively and invests.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early R & D investm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balanced growth of du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2YJC7902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分流与中国城乡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研究”(项目编号:2012M51067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城乡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T60235)支持
【分类号】:F323.3;F323.6;F12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中后期,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很大程度促使了工业化前期的高速增长。然而,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却导致农业停滞不前,农业滞后造成当时工业化的不可持续和国民经济失衡,这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产生的根源①。为此,发展经济学界和政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赖德胜;陈建伟;;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创新型国家——OECD国家的经验与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黄少安;刘明宇;;农地产权不明晰、物权保护与经济绩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陈春良;;城市化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6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为;中国农业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演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荣鑫;农地家庭经营法权关系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燕南;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构优化与创新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9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念;;农业技术进步动因及对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J];甘肃理论学刊;1991年01期
2 李善民;90年代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回溯[J];经济问题;1991年08期
3 顾海英;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作用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04期
4 王树林;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J];中国农垦经济;1998年05期
5 吴道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09期
6 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05期
7 顾海英;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测定和分析[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朱晓玲,文刚;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农村经济;2004年09期
9 雷起荃,黎实,吴火星;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新的测定方法[J];财经科学;1991年06期
10 赵海东;农业技术进步迟缓原因与对策[J];老区建设;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晶宜;高旺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2 杜颖;钟永新;;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测算系统的研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曹俊杰;王学真;高峰;;农业结构调整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研究——山东半岛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路径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4 前坚;;序言[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5 常向阳;赵明;;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现状与创新——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重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万俊毅;罗必良;欧晓明;;社会嵌入、差序治理与合约稳定——基于东进模式的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祥福;;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在机制创新[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8 黄立军;常青;;盐池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措施的建立与完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苏晓生;郑焕扬;张文德;;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形式[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张凤荣;游良志;;世界粮价大幅上涨,保证中国食物安全还需严守18亿亩耕地[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大学 丁谦 孟卫东;把技术进步作为反哺农业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云;农业技术进步呼唤良好制度环境[N];河南日报;2001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刘仁;开发新技术 培育新品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4 重庆大学教授 孟卫东;以技术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N];粮油市场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部主任 徐以升;中国经济如何跳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居正 实习记者 高月英;让山区农民的腰包“鼓”起来[N];云南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 贾西平;科技“星火”燃遍神州大地[N];人民日报;2001年
8 叶红;刚性需求推动大拖热销[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9 叶红;刚性需求推动大拖产销强劲飙升[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通讯员 王玉玲 记者 于丽爽;延庆“金剪子”剪遍5省[N];北京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38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8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