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经济、外部性治理与城市工业排放效率
本文关键词:集聚经济、外部性治理与城市工业排放效率 出处:《城市问题》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201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城市工业排放效率评价模型,探讨集聚效应利用不足和环境外部性治理失灵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城市工业排放,集聚效应利用不足和环境外部性治理失灵导致实际工业排放对有效水平较大程度的偏离;城市规模越小,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密度越低,产业集聚不足所产生的影响越大,大城市在环境治理效率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转变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能力等政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2011,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urban industrial emission efficiency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ilateral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lack of utilization of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 governance failure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urban industrial emissions. The lack of utilization of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the failure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lead to the deviation of actual industrial emissions from the effective level to a large extent; The smaller the city scale,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industry, the lower the economic density,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f insufficien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changed. Strengthening urba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other policies can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urb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17)——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分类号】:X322;F121.3;F299.2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4-04-11一引言集聚经济是城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表现为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收益递增。马歇尔较早地指出了集聚经济的三个来源——投入品的分享、劳动力市场群聚以及知识的溢出[1]。后继的大量研究探讨了城市集聚产生收益递增现象的微观机制,并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爱梅;杨德才;;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2 王业强;;倒“U”型城市规模效率曲线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1期
3 刘习平;宋德勇;;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年03期
4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5 叶建亮;;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6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8 高鸿鹰;武康平;;集聚效应、集聚效率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化[J];统计研究;2007年03期
9 陆铭;高虹;佐藤宏;;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环境技术效率跨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2 吴磊;吴超;李小帆;;环境管制、区域差异与中国FDI工业企业技术效率[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3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4 丘兆逸;;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环境效率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5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6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7 周建;张德远;顾柳柳;;节能减排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型机制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的上海和全国对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8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周建;侯勇志;;我国工业增长模式及其转型机制研究——基于23个省份1998-2007年工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10 欧阳小迅;黄福华;;中国地区物流匹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流涛;;区域不同工业行业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视角[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7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8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升;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舒朗山;农户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置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峗s,
本文编号:1390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9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