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区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与波动机制——基于EMD方法的多尺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西部省区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与波动机制——基于EMD方法的多尺度分析 出处:《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经济差距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西部地区
【摘要】: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西部12省区1952-2009年经济差距的发展动态进行多尺度分析,并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剖析经济差距波动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省区经济差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显著:在整个样本研究期间呈现出明显的"N;;型曲线特征,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则表现为"U"型曲线;区域经济差距的波动分别以准周期约为60年的长期趋势、准周期约为25年的中期尺度分量和9.5年的短期尺度分量为主,近期区域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次产业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经济差距波动的重要动因。据此文章从产业驱动、区域协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ap in 12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western China from 1952 to 2009.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gap fluctuation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gap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are very significant: during the whole sample study period, there are obvious "Ns"; ; The shape curve is characterized by "U" curve since -30s. The fluc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trend that the quasi period is about 60 years, the quasi period is about 25 years and the short term scale is 9.5 years.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s the important cause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economic gap.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macro-control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SKH10) 2012年重庆工商大学学科建设重大研究项目(1251001)资助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0引言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10余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西部作为中国的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人们对西部地区的关注,主要停留在“如何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的整体水平”,以及“如何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方面;而对于西部地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4 彭文斌;刘友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5 郭将;;中国区域差距扩大与公平问题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0期
6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01期
7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8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9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5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禹朴家;徐海量;刘世薇;张青青;安红燕;王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10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苗月新;;西部开发与扩大内需的产业政策选择[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赖s,
本文编号:1394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94223.html